•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科技動能持續釋放

2019-05-13 17:4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科技創新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能和優勢。

  今年一季度,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迎來開門紅: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技術收入增長較快,實現技術收入2171.6億元,同比增長23.7%;電子與資訊、先進製造領域、新材料及應用技術等重點高新技術領域增勢較好,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7.4%、11.4%、11.3%;企業科技投入活躍,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合計508.4億元,同比增長20.9%。

  這是科技新動能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的一個縮影。來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國168家國家高新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9萬億元,同比增長9.3%;實際上繳稅費2909.6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收入利潤率6.1%;園區新註冊企業數4.6萬家,同比增長11.6%,創新創業持續活躍。截至2月末,國家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4419.6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高出全國增速1.3個百分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更加注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新動能不斷增強。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研發投入增速的提升預示著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2013—2016年間,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年均增長11.1%,增速世界領先。2017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超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達到2.13%。2018年,我國R&D支出達到19657億元,投入強度為2.18%。與此同時,研發投入結構持續向好,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更為可喜的是,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不僅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還主動從技術開發向基礎研究延伸。去年以來,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企業先後成立研究院,紛紛在基礎研究領域佈局。根深才能葉茂,深耕基礎研究無疑將為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體制機制改革日益深化。

  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國家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阻礙創新的制度藩籬。在項目管理、經費使用等方面大膽創新,為科研人員鬆綁減負,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積極推進技術成果轉化,下放成果處置權、簡化審批流程,大幅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極大調動了高校院所轉化技術成果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今年正式啟動的科創板,為那些掌握核心技術、潛力巨大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打開了新的融資大門。截至5月8日,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到103家,總擬募資金額突破1000億元。這將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對創新型經濟的支援作用,為企業創新提供動力。

  ——智慧財產權制度加油護航。

  智慧財產權創造量質齊升。今年1—3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34.1萬件,發明專利授權11.6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0.3萬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7.5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15.7萬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11.9萬件。其中,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量和擁有量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表明創新主體的創新意願持續高漲,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智慧財產權保護全面加強。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商標法修改決定,明確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修改條款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這樣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在國際上都是比較高的,充分彰顯了我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堅定決心。

  不斷孕育積蓄的科技新動能必將持續發力,推動我國經濟行得更穩、走得更遠、品質更高、效益更好。

[責任編輯:劉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