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新發展理念②:創新為什麼排在第一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和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發展全局發生歷史性變革。
新發展理念中,創新為什麼排在第一位?在《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縱論古今,旁徵博引,用《荷馬史詩》中人們耳熟能詳的典故以及大量歷史事例,深刻闡明瞭創新對於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決定性意義,強調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塊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之所以最終走向衰敗,除了政治、軍事、地緣上的因素外,創新不足是重要原因。近代以來,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先後崛起,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抓住了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中華民族是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民族,曾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到了近代卻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錯失了多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良機。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創新能力和科技水準明顯提高,正在由過去的跟跑為主,逐步地轉向更多領域中並跑、領跑。但從總體上看,創新能力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短板,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網際網路核心技術、晶片製造等領域被人“卡脖子”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越來越大的壓力,拼投資、拼資源、拼環境的老路已經走不通。
新路在哪?就在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正是基於對創新與發展關係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總書記2013年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2014年在上海考察時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2016年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2018年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2019年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再次強調,“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念茲在茲,大聲疾呼,強力推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天宮遨遊、蛟龍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傳信、大飛機一飛沖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創新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動著發展動能的轉換,改善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引領我國經濟不斷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