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瑞平:美國以供應鏈安全為名行戰略遏制之實
近期,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採取一系列供應鏈管控手段,對華為公司進行打壓。實際上,美國這種以供應鏈安全為名行戰略遏制之實的做法,絕不是心血來潮。隨著大國博弈日益激烈,先進技術產業競爭態勢加劇,美國為了打擊競爭對手,頻頻在供應鏈問題上大做文章,不僅通過加強管控以保護本國供應鏈安全,更濫用技術出口管制等手段鉗制他國企業發展,阻斷他國供應鏈,以此鞏固強化其世界霸權地位。
特朗普上任後,在“美國優先”和“讓美國再次偉大”理念指導下,其對供應鏈安全問題的關注強度顯著上升,在行動邏輯上看重實際效果,且逐漸形成了一套內外呼應的行為模式。一方面,通過加大審查監管力度和增大投資限制,對他國產品和服務進入美國進行限制。近一年來,美國推出一系列相關戰略、法案及工作規範,並在政府內增設專門諮詢機構開展不定期專項評估工作。《國家安全戰略》《國家網路戰略》無不將應對供應鏈安全問題作為重要事項。密集出臺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聯邦採購供應鏈安全法》等法案中均提及供應鏈風險控制和審查的具體要求,且不乏針對中國的歧視性規定。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商務部等部門在供應鏈管控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大地強化安全審查制度,擴大對美投資的限制類型,設置“玻璃門”“彈簧門”的傾向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改革出口管制制度,強化技術封鎖,對他國,特別是中國重點行業供應鏈進行精準打擊。美國通過多重監管機構合作對技術出口進行嚴密監督,運用技術出口限製作為打擊他國供應鏈的工具。2018年8月,特朗普簽署生效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堪稱史上最嚴的出口管制規則,目的在於甄別和管制涉及供應鏈安全和高技術範疇的出口行為。在此之前,美國一度宣佈禁止向中興公司出售晶片,將44家中國機構列入“實體清單”,還對福建晉華整合電路公司實行禁售,近日更是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提供元器件產品。ECRA發佈後,美國商務部緊接著出臺了一份針對人工智慧、晶片、量子計算、機器人等14類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並向公眾徵求意見,極力限制供應鏈關鍵環節的技術外流。
美國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大做文章,名義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實則背後隱藏的是遏制他國的“私心”。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明確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是“挑戰美國的實力、影響和利益,企圖侵蝕美國的安全和繁榮”的國家。牢牢控制供應鏈上的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並借此優勢對中國“卡脖子”,成為美國自認為能夠阻止中國崛起的“不二法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美國近期對中國企業密集打壓,這些企業是否真的威脅了美國國家安全並不重要,中國從產業價值鏈低端向高端攀升才是美國“焦慮”的最根本來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汪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