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宣誓”:不光讓中國人填飽肚子,如今也要讓非洲人吃飽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作為國際稻作發展論壇理事會主席,在此我宣佈:我們將每年派出青年科學家前往非洲相關國家,從事雜交水稻的科研、推廣、普及工作,薪火相傳老一輩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衣缽,繼續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和水稻,提高糧食產量。”27日,在長沙“中非經貿博覽會”期間的“2019中非稻作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此“宣誓”。
莊嚴的承諾,不僅感染了來自中國,和馬達加斯加、埃及、馬利、肯亞、貝南、馬拉維、塞納加爾、奈米比亞、尼日利亞等九非洲國家,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泰國、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美國、多明尼加等其他國家500多名參會稻作專家,也通過網際網路迅速傳遍全球:糧食安全,不僅中國要有,非洲國家也要有,要讓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地區紮根!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中國向非洲“授人以漁”
6月,尼日利亞水稻生長黃金季。一群來自長沙袁氏種業的稻作專家,打“飛的”到當地,實施萬畝雜交水稻的規模化種植。誰也不能想到,幾年前,在這裡選一塊能種上百畝稻田的“風水寶地”,都讓中國專家前後忙碌了一週多。現在,則有望種植產量比當地品種可翻倍的2萬公頃雜交水稻。
“我們在中國期間,天天能吃上我們喜愛的大米。但在我們國家,平均每週只能吃上兩次大米。希望雜交水稻技術在家鄉推廣,讓我們每天都能吃上大米。”來自喀麥隆的一名水稻技術學習者說。
而這,也是袁隆平院士的夢想。1976年起,雜交水稻在中國大面積生產,平均比常規稻增產約20%左右。這堅定了袁隆平讓雜交水稻“走出去”造福人類的信心。為此,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專家付出了良多。其中之一便是:授人以漁。
業內都知道,袁隆平有一個大“愛好”——“開班”,開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這一“愛好”從未變過。只要能抽出空閒,他都會親自授課。20世紀80年代以來,袁隆平通過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技術人才,並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
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等國的生產上實現大面積種植。2017年,雜交水稻在這些國家的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而非洲當地雜交水稻品種的平均產量僅每公頃2∼3噸,中國品種的平均產量則在7.5噸以上。
示範推廣
助非洲國家糧食生產“脫貧”
據悉,因耕種習慣、農技、水資源等多方原因,雜交水稻在非洲“紮根”,比在亞洲其他地區及美洲難得多。但中國專家依然樂此不疲的將技術服務送到非洲的田間地頭。
馬達加斯加,非洲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13年前,這個世界上除亞洲國家外生產稻穀歷史最長的國家,全國水稻平均產量僅為3.5噸/公頃。每年需進口20至40萬噸的大米。
2006年首屆中非合作論壇上,我國承諾在非洲建10個特色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湖南省農科院援建的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範中心,成為了當中的首個項目。怎麼示範?面對馬達加斯加人的雜交水稻種植“小白”,中國專家採取了“臨時抱佛腳”學的蹩腳馬語、手舞足蹈的比劃和技能示範等“組合招數”,十餘年努力,馬達加斯加終於在糧食問題上“脫貧”了。
2017年,馬達加斯加官員一次來長沙拜訪袁隆平院士時,表達了他們的情不自禁:“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人民已基本擺脫饑餓。為了感謝您,馬達加斯加特意選水稻作新版貨幣圖案。馬達加斯加人民都想見到您。”目前,當地已有接近2萬公頃田地種植雜交水稻,年增產稻穀6萬噸。
據悉,1996年至今,中國政府通過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受援國政府三方實施“南南合作”項目,先後向毛里塔尼亞、迦納、衣索比亞、馬利、尼日利亞、獅子山和加彭等國派出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示範、推廣雜交水稻技術。此外,中國企業也在坦尚尼亞、盧安達、多哥等國投資建設了雜交水稻試驗基地。
能種也要“種”
非洲實現雜交水稻規模化制種
要實現雜交水稻在非洲大規模推廣,不能總有賴他鄉制種,“搬運”非洲。今年4月,中國傳出好消息:歷經11年,我國在非洲首次成功實現了雜交水稻規模化制種。這批種子將在7月,落地馬達加斯加的土地生根發芽。
“2018年在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制種面積有100多公頃,今後還將逐步擴大制種面積,以後當地需要多少種子都供得上了。”袁氏種業總經理張立軍很興奮。
因為對非洲雜交水稻推廣事業的貢獻,袁隆平獲得了諸多的非洲朋友。此次,聽說袁隆平“做東”,邀請“朋友圈”專家來長沙探討中非農業合作特別是糧食生產領域合作模式,得到了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國際水稻所、非洲水稻所等專家同行的積極響應。
同天進行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記者還獲悉,中方願與非洲各國一道,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包括: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非洲農業綜合發展計劃》、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非洲各國農業發展政策對接,與非方共同編制《中非農業現代化合作規劃》,強化中非農業合作頂層設計;加強中非農業科研機構“10+10”機制建設,加強科研聯合攻關和成果轉化,為非洲開發一批先進適用農業技術和物資裝備;繼續向非洲國家派遣高水準農業專家和職教教師,進一步擴大對非培訓規模。
中非共簽署了8個農業對非合作項目,簽約金額達274700萬美元。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聯盟、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比爾及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非洲綠色革命聯盟等7家單位還聯合發出倡議,共同發佈了“關於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