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

2019-07-11 11:0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經濟日報北京7月10日訊 (記者林火燦)國家統計局今日發佈《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製造大國屹立東方——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三》。報告顯示,70年來,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浪前行。工業增加值從1952年的120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6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970.6倍,年均增長11.0%。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工業建設,從“一五”開始就將有限的資源,重點投向工業部門,為此後工業化發展奠定了初步基礎。目前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一個行業比較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準的現代工業體系已經形成。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算,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自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份額高達27.0%,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只能生產紗、布、火柴、肥皂、麵粉等為數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費品。如今,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進入世界前列,原煤、鋼鐵、建材、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業已形成龐大的生產能力。輕工聯合會資料顯示,如今我國鐘錶、自行車、縫紉機、電池、啤酒、傢具、塑膠加工機械等100多種輕工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高技術裝備類產品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8年,我國手機、電腦和彩電等產品產量分別達18億部、3.1億台、1.9億台,佔全球總產量的比重在70%-90%之間;汽車產量為2781.9萬輛,連續多年蟬聯全球第一;高鐵動車組已成中國亮麗名片,走出國門。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上世紀90年代,我國工業結構是以鋼鐵、建材、農副食品、紡織等傳統行業為主。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動能加快孕育發展,工業經濟不斷向中高端邁進。行動通訊、語音識別、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掘進裝備等躋身世界前列,整合電路製造、C919大型客機、高檔數控機床、大型船舶製造裝備等加快追趕國際先進水準,龍門五軸機床、8萬噸模鍛壓力機等裝備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工業網際網路已經廣泛應用於石油、石化、鋼鐵、家電、服裝、機械、能源等行業,國內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總數超過了50家,重點平臺平均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了59萬台。

  更重要的是,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一些技術已從跟跑到領跑。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引下,作為創新主體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創新水準顯著提高。

  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93.4萬件,比2004年增長29.8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成為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國。部分產品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和通信設備產業方面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多次蟬聯全球超算500強榜首。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北斗導航進入組網新時代。

  依託完備產業基礎和綜合成本優勢,我國對外貿易量質齊升。1978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僅為168億元,2018年已達到16.4萬億元,增長979倍。自2009年起,我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