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山東日照:退港還海打好“生態”牌 黑煤場變身金沙灘

2019-07-16 19:4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遠眺海龍灣生態岸線修復工程。  (李文亮 攝)

  遠眺海龍灣生態岸線修復工程。 (李文亮 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陽光海岸,活力日照。7月15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著稱的山東日照,登上海邊一棟53層高樓極目遠眺,南面的一片海域格外顯眼:新建成的一條深入大海的弧形攔沙堤,與沿海的隔沙堤相擁形成了一個港灣,這就是當地堅持生態為先,退港還海興建的海龍灣生態岸線修復工程。

  海龍灣工程是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旅遊岸線的重點工程,也是山東打造和諧海洋的超級工程。在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路上,日照市在“陣痛”中不斷摸索前進。

  海岸線總長168.5公里,其中包括64公里的優質沙灘岸線和礁石群,日照的海洋資源可謂得天獨厚。如何把沿海岸線保護好、利用好,提高黃金海岸的“含金量”,並以此為基礎,實現整個沿海近岸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是日照市打造“藍色之城”的重要課題之一。

  日照市因港而興,上世紀80年代,日照石臼區域海域因水深條件好、不凍不淤等優勢,成為我國“北煤南運”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日照的煤炭碼頭和石臼港區煤堆場,也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塊基石。但這一區域煤碼頭的建設,也對原岸線帶來了影響,隨著建設和煤炭作業的加快,自然沙灘已不復存在,港口與城市在岸線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顯:黑乎乎的煤炭作業區對鄰近的燈塔風景區、萬平口旅遊景區形成鮮明對比,當地群眾甚至無法親近大海,迫切需要一片潔凈的金沙灘。

  在這一背景下,海龍灣項目應運而生。項目從外形上特別像一個海馬,同時整個日照市的旅遊海岸線也像是一隻大海馬,因此這個工程被稱為“海龍灣”。

  日照海龍灣“退港還海”修復整治工程提出後,順利獲得國家批復,並在2016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

  山東港灣建設集團副總經理、工會主席馮偉偉介紹說,作為全國首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旅遊岸線的項目,這是一項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居住環境的民生工程,日照市政府投入了6.1億元打造,目前工程已建設完成。建設過程中,根據該海域的水文特點、泥沙運動規律的分析研究結果,通過建設弧形的長堤、潛堤、隔沙堤等防護和修復設施,在先期人造、後期自然淤積的共同作用下,逐漸修復形成蜿蜒美麗的自然沙灘。整體修復完成後,46萬平米的美麗金沙灘將與北側緊鄰的燈塔風景區、陽光海岸、夢幻海灘等融為一體,為日照海濱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同時,施工過程中,注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採取多種措施,避免因施工對相關海域造成污染和破壞。去年以來,白海豚、數千隻海鷗、魚類及各種海洋生物頻繁出現在海龍灣施工海域,人們還在施工海域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海龜,退港還海項目生態修復已初見成效。

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衛工人正在及時清理滸苔 (李文亮 攝)

  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衛工人正在及時清理滸苔 (李文亮 攝)

  據了解,近年來,日照市實施科學護海工程,精心打造生態黃金海岸線。對全市整個岸線分期分段進行整治修復,從北線的陽光海岸帶精品岸線建設、萬寶海岸帶整治修復、大沙洼林場岸線建設,到中部小海河口海岸帶整治修復,再到南線的嵐山海上碑、多島海生態修復工程,都取得明顯成效,打造了中國大陸上少有的生態海岸帶和優美岸線。

  自然岸線保有率48%,近岸受損海域修復率100%,海洋保護區11處……日照市將海洋生態建設作為“生態立市”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建立了全海域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先後創建了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典型示範區。目前,許多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硬指標高於國家、山東省平均水準,未來,將把海岸帶建成三道“藍帶”、“金帶”、“綠帶”交相輝映的城市郊野。

[責任編輯:陳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