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曬出明白賬 遏制亂花錢

2019-07-21 14:2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7月19日,93個中央部門集中公開本部門2018年度決算情況。科目繁多的“賬本”,記錄著一般公共預算等財政資金的收支情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各項政策的落實效果、各部門的治理能力。

  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第九年向社會公開部門決算,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新部門第一次採用新的經濟分類科目晾曬“賬本”。那麼,今年的決算公開有哪些新看點?記者採訪了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和財政專家。

  賬目更細,錢花在哪兒更清晰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度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有“穩”和“進”的特點。

  穩,主要是公開範圍、內容保持穩定——

  今年預計有93個中央部門公開2018年度決算,與2017年105個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比,由於經歷了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部門數量有所減少,但實際範圍並沒有變化。

  今年中央部門決算表包括收入支出決算總表、“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表等8張報表,涵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以及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與上一年度一致。

  進,則表現為首次按改革後的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公開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說,2015年新預演算法實施前,各級政府和各部門主要按履職的“功能屬性”編制預算並列明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比如,預算和支出是用於社保還是辦了教育。由於不按“經濟屬性”編制預算和列明支出,錢具體是怎麼花出去的,是支付了工資還是購買了設備等,從公開資訊中看不出來。

  2015年新修訂的預演算法,要求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必須同時按“功能屬性”和“經濟屬性”編制預算和列明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要清晰、完整、細化反映政府用於工資、機構運轉、對企業投入等方面的情況。這麼做,能進一步提升預算編制科學化水準並提高預算透明度,督促部門強化資金管理,也有利於更好地發揮人大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效能。根據預演算法要求,財政部開始醞釀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2018年度的決算公開,就是改革成果首次落地——改革後的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堅持問題導向,政府管到哪,科目的設置就延伸到哪,與以往比,“賬目”更細、錢花在哪兒更清晰了。

  “三公”經費降幅較大,緊緊扭住“花錢必問效”

  2018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39.92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7.14億元,主要是中央部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照過緊日子的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客觀因素影響,部分因公出國(境)、外事接待任務未實施,公務用車支出減少。這一點在此次部門決算公開資訊中也得到了印證。

  以國家稅務總局為例,2018年原國稅系統“三公”經費支出比2018年預算數下降42.6%,比2017年決算數下降8.8%。其中,公務接待費比2017年決算數下降34.3%,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支出比2017年決算數下降4.4%,因公出國(境)費支出0.12億元,比2017年決算數下降8.6%。“2018年,各級稅務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此次公開的原國稅系統‘三公’經費支出較上年繼續大幅下降。”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說。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出總體部署,提出力爭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今年財政部要求進行重點績效評價公開的領域,涵蓋農業農村、生態、科技、文化、資訊化、教育、體育、醫療、社會救助等,範圍更廣,力度更大,覆蓋了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包括了中央本級項目、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單位整體支出,公開項目數量較去年也有大幅增長。

  績效評價分為“自評”和“他評”兩種。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央部門採用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績效評價品質更高,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績效自評也能發現問題,如部分項目年初預算編制及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部分項目執行監控不力、部分項目產出效果不明顯,需要在今後部門預算管理中予以完善。”這位負責人說,目前中央部門正在針對績效自評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審計抽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並將績效自評結果作為編制下一年度預算、改進管理和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

  多渠道公開,讓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

  為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今年中央部門公開的決算資訊,除了在各部門網站可查,財政部門戶網站“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和中國政府網“中央預算決算公開”專欄均有登載。

  為提高決算公開內容的通俗化、透明化程度,各部門都在公開資訊中設有“部門概況”一欄,對部門職責和機構設置進行說明,方便公眾對照部門職責,審視列支項目是否“師出有名”。

  此外,公眾還可以對照“部門決算情況說明”一欄的文字,對8張表格的數據作進一步了解,比如:跟上年決算數或年初預算數作對比,增減原因,等等。各界關注的“三公”經費、機關運作經費、政府採購支出、國有資產佔用情況等,也做了單獨說明。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俞明軒認為,今年的決算公開資訊可讀、可用、可審性增強。注重預算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現了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的財政支出管理理念。下一步,應進一步細化績效評價的要求,使“決算公開”成為讓中央放心的重要抓手,推進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1日 02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