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

2019-07-31 13:1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中國經濟走勢

  新華社記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於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

  面對風雨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前經濟工作做出清晰判斷和明確部署,必將引領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在高品質發展航道上繼續前行。

  這是6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上半年成就來之不易 下半年繼續穩中求進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

  “上半年經濟運作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就業比較充分,精準脫貧有序推進,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繼續提高,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會議做出積極判斷。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會議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

  “國際形勢日趨錯綜複雜,國內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凸顯,中央對於當前形勢的判斷慎重理性,高度重視未來的不確定性,有準備有預案,強調抓住主要矛盾,辦好自己的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

  王軍指出,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繼續強調五個“堅持”、兩個“統籌”,在一系列具體工作部署中,並未強調短期刺激政策,而是把結構調整和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凸顯戰略定力,彰顯了有力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分析人士指出,中央高度重視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穩定運作的影響,繼續強調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務實舉措積極應對,確保經濟穩中有進,守牢發展底線。

  這是2018年7月25日無人機拍攝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深挖需求潛力 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會議要求,要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準。

  “這凸顯了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也展現了應對複雜環境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李承健說,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更要重視產業鏈安全,不斷培育產業新動能。

  在需求側方面,會議明確,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李承健分析,中央強調要多用改革的辦法擴大消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比如,在農村市場,要通過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增加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提升農村消費的可持續性;針對制約城市消費的中高端供給不足等問題,提升產品供給品質,通過改革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

  投資,是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的變數。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速有所回升但總體仍處低位。

  會議明確,穩定製造業投資,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加快推進資訊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這抓住了促進有效投資的突出問題和著力方向。”李承健說,我國有效投資的空間仍然巨大,要在民生需求中尋找短板和熱點,釋放有效投資的潛力,更好助力發展。

  李承健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既面臨外部不確定性,也面臨國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要從供需兩端發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逆週期調節結合好、穩定總需求和釋放微觀主體活力結合好。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發力 金融活水更加暢通

  會議提出,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下半年兩大宏觀政策的方向保持不變,將從總量和結構兩方面入手,各有分工,協調配合,共同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認為,減稅降費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最主要內容,會議提出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抓住了“牛鼻子”。

  “要做到減稅降費政策落實落細,就要精心評估今年以來實施政策的效果,進一步完善優化政策,做好配套工作,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宏觀經濟環境,更加充分地釋放市場活力。”楊志勇說。

  貨幣政策的鬆緊,關係到實體經濟的資金血脈。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投放流動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經濟發展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當前,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增強。但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資金傳導到實體經濟的渠道不夠暢通、金融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

  對此,會議提出,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

  針對開市一週多的科創板,會議提出,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提高上市公司品質。

  “會議對製造業、民營企業、科創型企業等提出針對性的舉措,都是經濟結構調整所需要重點支援的領域。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更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更加精準有效。”曾剛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上半年,我國信貸規模整體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表明企業信心尚待恢復,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仍然較低。下半年要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俯瞰四川成都高新區一角(2015年6月13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改革開放再加力 活力動力更充沛

  會議要求,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經濟發展活力強不強、動力足不足,與改革深不深、實不實密切相關,這次會議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瞭主攻方向。

  “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有何深意?張燕生認為,當前實施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以及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已進入深入實施和加快推進的階段,提升城市群功能是重中之重。

  “要加快重大戰略的實施步伐,打造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和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尤其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造更好的市場環境、投資環境、創新環境。”他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注意到,會議提出加大對外開放,加緊落實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

  “這表明,下一步開放的力度將更大,開放的速度將更快。”他說,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衝擊經濟全球化。

  二十國集團大阪峰會期間,中國宣佈了若干擴大開放重大舉措。6月30日,中國出臺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2019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的行業和領域。

  “可以說,中國加緊落實重大開放舉措,不僅符合自身高品質發展的現實需求,對世界經濟而言更是重要的‘穩定器’,充分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屠新泉說。

  在海南環島高鐵東段陵水站附近,列車從海邊駛過(2018年3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堅持“房住不炒” 保持定力不搞短期刺激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6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均回落。

  “結合房價、房地產投資、房地產銷售、開工面積、土地成交等來看,當前房地產市場運作總體是平穩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同時要看到,近期局部地區出現樓市過熱,部分熱點城市為防止房地產價格漲幅過大,上調房貸利率,購房政策、土地政策也進一步從緊。

  這次會議再次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張燕生說,“房住不炒”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如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可能帶來長期風險。”

  他認為,會議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釋放了房地產市場調控堅定而明確的信號。

  曾剛表示,要進一步強化對房地產的金融調控,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堅決防範風險。

  保持定力,站穩腳跟,埋頭苦幹。

  展望下半年,在改革創新中挖掘潛能,在積極進取中開拓新局,中國經濟航船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記者趙超、安蓓、陳煒偉、李延霞、劉紅霞、申鋮)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