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創舉:中國減貧事業“當驚世界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出臺並落實落地落細,開創了扶貧事業新局面,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正向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邁進。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斷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實現總體小康,正邁向全面小康。同時,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因此還有一定規模的貧困人口亟待扶貧脫貧。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和扶貧開發大力推進,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出臺並落實落地落細,開創了扶貧事業新局面,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正向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邁進。
一枝一葉總關情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改革開放前,城鄉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農村貧困問題始終突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創新扶貧脫貧方式方法,精準脫貧政策陸續出臺,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大力推進。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親臨扶貧第一線進行考察調研,足跡遍佈大江南北的貧困地區,深入基層,訪民情察民生,就扶貧脫貧工作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具體部署和指導,把黨的關懷送到扶貧第一線,送到貧困戶心坎兒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多、致貧原因不盡相同的實情,我們黨加強對扶貧脫貧工作的領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蹄疾而步穩,開創了扶貧脫貧工作新局面。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頒布,這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根據文件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陸續出臺,《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援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以及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構建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從當前到今後的扶貧脫貧工作政策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基本方略,重點實施“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工程。按照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形成了多管齊下、合力共助的脫貧攻堅施策體系,使脫貧攻堅進入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見效新階段,既強化了脫貧攻堅力度,也提高了脫貧攻堅品質。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按照現行農村貧困標準衡量,1978年末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約為97.5%,農村貧困人口達7.7億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明顯改善,也隨著扶貧開發大力推進,我國貧困人口大幅減少。2012年年末,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10.2%,農村貧困人口下降至9899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力度進一步加大,脫貧攻堅大力推進,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明顯加快。從2012年年末到2018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至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7%,累計下降8.5個百分點。
分區域看,2018年年末,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分別降至147萬人、597萬人和926萬人,分別比2017年減少153萬人、515萬人和718萬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面減少,東部地區已率先基本脫貧,中部和西部地區貧困人口繼續明顯減少。具體分省看,2018年各省農村貧困發生率普遍下降至6%以下。其中,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23個,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重慶、四川、青海、寧夏等,東部、中部和西部省份不同程度地都名列在榜。
目前,我國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步伐加快。2018年,中央確定的334個深度貧困縣減貧480萬人,佔全國減貧總數的38%;貧困發生率比2017年下降了4.9個百分點,比全國的下降速度快3.2個百分點。截至今年5月中旬,又有283個貧困縣通過了省級專項評估檢查,由省級人民政府宣佈脫貧摘帽,中西部22個省區市首次實現均有貧困縣退出。至此,全國共有43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佔全部貧困縣的52.4%。
這些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我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這不僅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作出重大貢獻,也為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提供了有益的中國方案,對同樣尋求脫貧之路的發展中國傢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當前,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脫貧內生動力弱等,成為這些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脫貧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對於這種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難啃的“硬骨頭”,就必須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採用非常之力,採取非常手段,以更有力的行動和更紮實的工作,迎難而上、克難而進,完成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讓“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徹底變成現實。
繼續加大投入支援力度。2019年,我國計劃再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人口,33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越到脫貧攻堅的決勝關鍵之時,脫貧攻堅的難度就越大,就越需要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尤其對於“三區三州”這類深度貧困地區,中央財政及地方各級財政都要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對這些地區的轉移支付,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方面提高保障水準,穩定實現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
注重強化產業扶貧力度。在政府政策引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依託貧困地區農業農村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二三產業。改善當地交通等基礎設施,實施易地搬遷、開發當地特色資源,實施“網際網路+”工程等,為做好產業扶貧這篇大文章創造了條件。產業興旺、經濟發展,將“輸血”變為“造血”,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形成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
著力激發培育脫貧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故而,在脫貧攻堅中,要更加注重扶智、扶志,著力激發培育脫貧內生動力。通過教育培訓等舉措,幫助貧困人口學到一技之長,提高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過上幸福生活的能力;通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激發貧困人口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的良好風尚,形成積極向上、勵志有為的進取精神。這樣,才能在幫扶式脫貧推動下,引導貧困人口走上依靠自我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長遠之路。
要努力實現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脫貧成效。脫貧攻堅固然需要只爭朝夕的精神和作為,但更需要精雕細刻的繡花真功,紮實推進,不能為了“短平快”而搞“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遊走式”脫貧。因此,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加強督察問責,堅決整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必紮實、脫貧結果真實,從而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前,脫貧攻堅已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決戰決勝關鍵時刻,我們更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再接再厲,再立新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