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應對美國極限施壓 要堅持深化外匯體制改革

2019-08-15 11: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記者 吳濤)14日,多位中國專家學者在北京召開的“重塑國際經濟金融新格局”研討會上表示,應對美國極限施壓帶來的不確定性,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將挑戰變為深化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的一個新機遇。

  “美國是由於美元特殊地位,一直居於國際經濟和貨幣體系的中心,而‘週邊’的經濟體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發展在不斷變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表示。

  程煉指出,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國獲得了包括鑄幣稅和國際流動性干預能力在內的大量經濟與政治利益,從而握有“美元霸權”,可單方面地向“週邊”經濟體無限制借款。

  “這導致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義務實際上基本落在了非關鍵貨幣國家身上”,程煉解釋,這種國際收支失衡調整機制非常不公平,不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因為持續性的國際收支失衡通常是特定國際分工格局在金融層面上的反映,非關鍵貨幣國家並不具備扭轉這種總體格局的能力,因而也很難在不損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對國際收支失衡進行修復。

  程煉認為,目前的美國做法,不僅是在原有不合理的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之下所作所為,而且很大程度上違背了原先傳統金融體系格局下面的一些默認規則,包括三個基本規則:自由貿易、資本自由流動、貨幣自由兌換。

  近期美國將中國界定為匯率操縱國,並將在未來加徵關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稱,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一系列的舉措,對當前的國際經濟金融格局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鐘飛騰表示,美國加徵關稅重創了民主國家承諾更加可信的信條,由此會導致二戰後國際秩序進一步衰退,引發全球經濟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這導致投資者的行為短期化,不是從長期考慮,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將進一步擴大。”鐘飛騰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丁志傑稱,風險就是不確定性,因此要準確把握、統籌考慮、主動引領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化解博弈過程中不確定性及其衝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以時間換空間,用自身的發展來實現中美關係新的平衡。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金融體系的不斷開放,廣大市場的參與主體,必然需要一個能夠更有效管理匯率風險的市場。

  “中國現在場內的外匯衍生品基本上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他建議,中國構建場內的外匯衍生品,促進場內和場外外匯衍生品的協調發展。擴大外匯衍生品的市場參與主體,讓更多的市場主體能夠直接運用外匯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並促進匯率價格的有效形成。

  胡志浩說,當前國內企業規避管理風險,僅通過一些變換收付幣種,或者延緩、加速收匯時間的匯率管理模式,未來則可積極的運用財務套保的財務制度,加快風險管理的能力。

  “可將這次挑戰變為深化中國外匯體制等改革的一個新機遇。”在專家看來。(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