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力破解問題 從嚴從實推進整改 ——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推進主題教育見實效
聚焦聚力破解問題 從嚴從實推進整改 ——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推進主題教育見實效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聚焦聚力破解問題 從嚴從實推進整改 ——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推進主題教育見實效
新華社記者
記者近期在陜西、甘肅、青海、寧夏走訪了解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四地嚴格對標對表黨中央部署要求、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以抓好專項整治為切入點,對檢視問題進行“大盤點”,聚焦聚力破解突出問題,切實推進整改落實工作有行動見實效。
深入一線調查 紮實開展治理
陜西堅持把調研檢視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聽民意、摸實情,採取各種形式,把問題找到找全,把根源挖深挖細。陜西省應急管理廳圍繞放管服改革後監管等問題,廳黨組成員帶隊到企業車間、農村社區蹲點調研。陜西省民政廳從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找原因,梳理出能力不足、擔當不夠等17個問題。目前,陜西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共梳理查擺問題5747個。
甘肅要求各單位圍繞中央部署專項整治的5大類18個方面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長期得不到徹底解決的老問題、影響改革發展的新問題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弱項和短板問題,逐條列出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切實做到整治問題沒清理的不放過、整治措施不落實的不放過、整治效果不明顯的不放過、群眾評價不滿意的不放過。
青海印發了7個專項整治方案,各牽頭單位負責同志積極主動作為、帶頭履責盡責,對所有整改問題列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確保所有整改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最大化的整改效果。截至目前,青海各單位制定具體方案317個,排查出問題665個。
寧夏要求把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具體表現什麼樣、背後原因是什麼、整改落實怎麼做,作為一條線貫穿主題教育始終。主題教育開展之前,自治區黨委就派出調研組深入5個地級市及部分縣(區),20個區直部門、高校、國有企業、科研院所和窗口單位,廣泛聽取幹部群眾對開展主題教育的意見建議。
聚焦短板弱項 注重分類施策
陜西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改起做起。西安市出臺戶籍業務辦理和窗口服務“雙規範”,創新出入境“一證通辦”模式,群眾辦證時間由15分鐘縮短至8分鐘。陜西省信訪局對信訪突出問題集中攻堅,化解70多件“釘子案”“骨頭案”。
甘肅提出按行業、分領域整改。針對黨建“燈下黑”、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脫貧攻堅、便民為民、國有企業改革、醫德醫風等突出問題,甘肅開展集中治理。比如,甘肅省委組織部針對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等體制機制問題,先後制定出臺針對省屬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引進的工作辦法,為人才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青海各單位堅持開展主題教育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從自身工作著手,從身邊細微處找差距、抓整改,著力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青海第一批82家單位領導班子明確整改任務1282個,已完成整改432個,解決班子自身問題161個,解決群眾實際問題477個。
在寧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作為主題教育專項整治的重點,與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文件,列出了不發文負面清單,要求以往發文基數大的地方和單位原則上按精簡50%把握,發文基數小的地方和單位按精簡30%把握。
堅持真“破解”求實效
陜西把整改落實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的尺規,堅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截至目前,參加第一批主題教育的單位已完成問題整改2901項,正在整改2846項。同時,陜西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既注重具體問題的整改,又著眼從制度層面作出長遠安排。比如,陜西省人大修訂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政府研究制定了省秦嶺環境保護委員會工作規則,給秦嶺生態保護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甘肅省委巡迴指導組認真履行督促指導職責,指導各單位堅持把“改”字貫穿始終,敢於正視現實,坦誠直面問題,做到邊學邊查邊改。目前,甘肅已解決即知即改問題639個。對暫時不能整改到位的,已研究制定專門整改方案,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完成時限,做到真“破解”、求實效。
青海圍繞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和掃黑除惡督導案件線索,持續抓好整改落實。截至目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的30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6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52個問題已整改完成28個,中央掃黑除惡督導組督辦的67件案件線索已立案偵辦21件、打掉涉黑涉惡團夥14個。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已排查出59家涉危險廢物企業存在的239個問題,對5家問題較為突出的企業集中約談。“在這次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聽到企業反映廢渣處理的難題後,進行了認真反思,並決定在8月底完成寧夏固體廢物資訊系統的升級改造,為危廢企業提供資訊共用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危廢處置查詢渠道。”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污染防治中心危險廢物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說。(記者張斌、王博、央秀達珍、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