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比上個月擴大0.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處於“2時代”。今年前7個月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漲2.3%。
儘管前7個月同比平均漲幅距離年初確定的“3%左右”物價調控目標仍有空間,且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漲幅連續3個月保持在1.6%,但5月、6月、7月這三個月的CPI走勢,特別是構成CPI的豬肉、蔬菜、鮮果、雞蛋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上漲,仍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物價事關民生,尤其與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物價穩,則民心穩、民生穩,經濟發展才會更有溫度、更有底氣。不久前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
我們要看到,我國工農業產品和服務供給總體是充裕的,居民消費穩定增長,價格總水準保持基本穩定態勢是具備堅實基礎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受偶發性因素和短期季節性因素綜合影響,部分重要民生商品價格明顯波動,也給部分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物價是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的反映,要保障物價基本穩定,關鍵是要保證市場供給總體穩定,滿足消費需求,使市場預期更加穩定。
因此,應該根據不同民生商品的供需特徵,更有針對性地分類施策、做好應對,保障商品供給,平抑由於供給短暫性不足帶來的價格上漲。例如,在豬肉方面,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措施,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此前也已經專門出臺了財政、金融(保險)和土地等多項政策措施,旨在穩定生豬生產。下一階段,關鍵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進相關政策措施落地落實,提高養殖企業補欄的積極性。同時,要積極引導肉雞等養殖行業擴大生產,增加替代品供應,緩解短期內豬肉供給偏緊的局面,多措並舉保障市場供應、價格平穩、品質安全。對於水果、蔬菜等產品,既要看到隨著季節性因素減弱,極端天氣影響加速衰減,市場供給秩序將逐步恢復。同時也要進一步引導市場主體加強產銷銜接,把極端天氣對農產品采收、物流運輸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努力降低產運銷各環節的成本,促進價格運作平穩回歸合理水準。
在加強市場供給保障的同時,也要密切監測重要民生商品市場價格形勢變化,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品種,特別是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變化情況的監測預警頻次,進一步加強價格監測分析預警,根據需要及時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市場炒作等不法行為,努力營造更加有序合理的市場秩序。
此外,各地要切實落實價格補貼聯動機制,針對食品價格上漲情況,及時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食品價格上漲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
總之,“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的價格變化,既是經濟議題,更是民生關切。只有多措並舉,供給、流通、市場監管等各個環節共同發力,才能有效保障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林火燦)
系列評論:
堅守科創板定位加速制度創新
把握好穩定有效投資著力點
系統挖掘國內消費需求潛力
加快“僵屍企業”出清
加快"房住不炒"長效機制建設
穩就業需要多方發力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成果鞏固
努力提升城市群功能
別讓拖欠賬款絆住企業的"腿"
(本系列評論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