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存好城市的文脈

2019-09-06 09: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保存好城市的文脈

  【光明論壇】

  習近平同志2002年在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的序言中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沿河西走廊自西向東,先後來到敦煌、嘉峪關、張掖、武威、蘭州等歷史文化名城考察調研,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城市文脈的關注。

  城市文脈是貫穿于一個城市歷史文化中的人類精神血脈,是這個城市在漫長時光中積澱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個性。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人都有義務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脈,因為這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資源和動能。今天,國人有能力在城市文脈保護中大有作為了。站在時代需要和歷史演進的高度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保存、延續、傳承城市文脈的重要性。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脈,必須依靠制度的力量。近年來,我國各地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其他類型的城市,進行了大量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的制度探索。除了歷史文化名城必備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外,各地還制訂了許多接地氣、可操作的具體規章制度。這些具體細緻的法規將會為城市文脈的保存延續發揮長久的積極作用。但是直到今天,總體上看我國城市文脈保存制度建設的路仍然很長,城市之間參差不齊的情況比較普遍,每個城市都有大量空白處需要填補,都有大量調查研究的具體工作要做。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脈,必鬚髮揮多種社會力量的作用。在城市文脈的保護工作中,社會力量參與的意願比較積極。一般說來,企業更適合於需要投資並能得到回報的項目,社會組織更適合於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個人則多做志願者或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三者配合,可以較好地推動城市文脈的保存。就中西部城市文物保護工作最為常見的資金困難問題來說,企業的進入使市場資本參與進來,可以大大緩解這一難題。就東部城市文物保護人力不足的突出問題來說,運用較為充裕的財政資金購買專業化的社會組織服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較好方式。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脈,必須做到保護優先和合理利用的辯證統一,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作為城市文脈載體的文物、遺跡、風俗都屬於典型的文化資源,必須在保存完好的基礎上經過現代城市的重新組織進入百姓生活,才能發揮出傳遞文明、保存特色、啟迪心靈的作用。在此,我們既要關注城市文脈保存的本真整體效果,又要關注城市文脈延續的長期久遠效果,同時還要關注城市文脈傳播的數字虛擬效果。後者是利用5G技術將城市文化資源虛擬化,使其獲得數字化的存在方式和延展方式。這是先進科學技術對城市文脈的保護和開拓運用。

  對於城市管理者、建設者來說,一方面,應探索城市文脈的價值內涵、倫理特徵、審美傾向。另一方面,要把這些認知和理念通過街道佈局、地名門牌、博物館展陳、節日民俗活動甚至影視圖書多層次立體式地呈現出來。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推動當地旅遊產業發展,又能潤物無聲地滋養民眾心靈,使城市文脈在延續中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又不斷增強對自己城市和民族傳統的文化自信。

  (作者:劉東超,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