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道岔工程師張莉:“認真”做出好產品

2019-09-21 16:58:00
來源:
字號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相繼參與全國鐵路三次提速建設,參與時速250公里、350公里客運專線、重載線路所需30余種新型道岔的研發和10多項工藝改進工作,先後獲得5項國家專利……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軌道線路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張莉在十餘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經歷和一項項成績詮釋著“認真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說起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張莉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講述了一段她難忘的經歷。2004年,全國開始了鐵路第四次大提速。作為鐵路道岔研發基地的中鐵寶橋,立即著手實施國內首組側向時速 80公里60kg/m—18號單開道岔研製項目,張莉就是在這次研製工作中第一次擔任了項目負責人。剛參加工作一年左右的張莉在受命後先是感到了壓力和挑戰,自己就能能不能勝任這個項目,甚至自己是否能做好道岔研發這份工作?“當時是領導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他說你要大膽的負責,錯了也不怕,你有師傅也有領導,師傅和領導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這樣才讓我在做這個項目時放開了手腳。”張莉回憶說。

  打消了顧慮的張莉很快和項目組其他成員扎進了點線面王國,向這項研發任務發起衝刺。“由於是第一次,所以自己不懂的地方比較多,白天請教師傅也不方便,因為他也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我就白天儘量自己多思考多做,晚上再請教師傅,看他的設計思路,計算過程,然後跟自己的進行比對,消化。”

  在張莉看來,加班加點早已成了那段時間的“常規操作”,而真正觸動她,讓她取得進步的卻是自己的一個失誤。“當時項目在廠內試鋪過程中,有一個孔對不上,最後發現是由於自己的粗心,把一個數值寫錯了,本來應該是626,我寫成了606。經過這件事後,我感受到認真二字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張莉說。

  最終,項目組高品質地拿出了由50張圖紙組成的一整套技術文件。經過這個項目之後,張莉整個人有了一個質的變化,不僅對產品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她的設計也得到了認可,在國內實現了新一代18號單開道岔在結構、性能上的新突破。

  更重要的是張莉收穫了一顆認真的心。“在工作中多認真一些,把工作做到極致。”也成了張莉心中的“工匠精神”,“通過這個項目,我就覺得自己應該主動發現問題,多認真一些,把問題提前解決,在能力範圍內把工作做到盡可能正確,為線路鋪設、開通贏得時間。” 張莉說。

  在此後的工作中,張莉始終把認真和極致作為標準要求自己。2005年,張莉參與了高速道岔的研發,“當時是參與時速 250公里 60kg/m-18號客運專線單開道岔的研製。高速道岔的研究難點就標準更嚴,要保證旅客舒適度鋼軌的直線度要達到零點幾毫米的級別,與之前的標準相比,製造精度、工差的要求都翻了番。”張莉對當年的工作仍記憶猶新,“由於我們當時不能確定現有的生產條件能達到怎樣的精度,所以只能先做出工藝、結構的設計,在現有設備上做試驗,然後對產品精度不斷調整,最終達到驗收合格的標準,我們在設計時就想方設法減小工差,能做到0.1毫米絕不做成0.2,有時就是為了這0.1毫米,我們也全力以赴。”

  張莉常說自己所從事的道岔研發工作是整個鐵路事業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她始終堅信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我會一直髮揮自己用心、認真的特點,努力把工作做到極致,讓給更優質的產品鋪設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佟明彪)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