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上海:線上線下相互賦能 新零售激發新消費
(第二屆進博會)商都上海:線上線下相互賦能 新零售激發新消費
中新社上海10月31日電 題:商都上海:線上線下相互賦能 新零售激發新消費
中新社記者 許婧
“90後”白領曹嶼晨已習慣於下班時在零售平臺“盒馬鮮生”上下單買菜,“坐40分鐘地鐵,商品就跟我一同到家,並且線上商品和線下商品完全是統一價格、統一品質,讓‘上班族’生活更加方便”。
曾經,線上平臺的迅猛發展對中國零售市場上的傳統業態產生巨大衝擊,線上優勢明顯,中間環節減少、通過大數據能精準定位消費者、支付便捷;而線下在物流和服務體驗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同期在中國的商業中心上海,一邊是部分傳統大商場生意清淡,個別商圈遭遇“關店潮”;一邊卻是各種“體驗店”悄然開出。無論是電商還是傳統業態,都想謀求變革有更多盈利。
2016年1月,阿里巴巴新零售的重要樣本——盒馬鮮生在上海金橋廣場開出首店以來,迅速掀起一場新零售風潮,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零售”概念一經提出,線上平臺開始與傳統零售業者聯手挑戰這一新商業模式。
不僅盒馬,星巴克、耐克、卡西歐等一眾外國品牌紛紛選擇上海開出新零售概念店,通過一系列創新技術,讓消費者體驗到最前沿的購物形式。
如今,中國城市社會零售總額排首位的上海已成為新零售的“試驗田”和“孵化場”,上海廣闊的市場、優越的營商環境和強勁的消費潛力,為新零售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撐,使上海成為新零售的排頭兵。
上海去年正式啟動的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八大工程,其中第一項就是發展新零售促進新消費。
嘗到了新零售“甜頭”的零食品牌來伊份,創新打通線上線下,線上收穫了不錯的成績單,線下門店進一步釋放帶貨力。來伊份總裁鬱瑞芬說,要打通APP與門店通道,全方位為線下賦能,讓門店成為“前置倉”,夯實“人、貨、場”的智慧零售新形態佈局。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只要在零售行業,始終離不開‘人、貨、場’三個核心要素,只有將三者更好連接,才能不斷迎合商業發展。”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教授分析,本質是科技助力零售業創新的新零售早已成為各城市促進新消費、打造新生活方式的關鍵動能。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希東認為,所謂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資源精準匹配、服務高效便捷、跨界融合發展是其典型特徵。上海發力新零售,是打造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穩步推進經濟穩增長的需要,也是全面激發消費潛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戰略需要。
陶希東建議,未來上海應繼續營造有利於新零售發展的營商環境,特別是構築新零售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新型監管模式,讓更多人共用新零售的便利;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在提高商業服務效率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好涉及隱私的大數據,提高服務品質,同時開發利用大數據,為商業發展提供決策依據,“一些品牌要儘快走出上海,走向長三角乃至全國,做新零售大網路”。
勞幗齡表示,今天的消費不再是金錢和物品之間的交換,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文化體驗,“消費者在上海能得到一種獨特的購物體驗,這種體驗的背後,應該是這座講規則的國際消費城市帶給消費者的安心和放心。”
業內人士提出,中國電商發展速度、規模都超過發達國家,沒有先進經驗可借鑒,新零售應發揮自身優勢拓展更多消費新場景,在快速發展後自我調整,或將在未來催生出更大市場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