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止有“蠢”!一起來,猜甲骨
這是什麼字
2016年5月17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
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
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2016年10月
中國文字博物館
組織實施“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獎勵計劃”
2018年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青年研究員蔣玉斌
憑論文《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
獲一等獎獎金10萬元
至今,僅他一人獲此最高獎金
2019年11月1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
多部委聯合組織召開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座談會
蔣玉斌介紹:“蠢”本來有“動”的意思,古代把一些動亂、不安分的方國部族稱作“蠢邦”等,並加以征討、平定。“蠢”帶有貶斥的意味,後世“愚蠢”等義可能是逐漸演變出來的。
【專家有話說】
隨著甲骨文相關問題的研究日趨精細化,甲骨文的綴合、甲骨資料的再整理和已有資料的再清理進入到更深的階段,對甲骨文字形的分析和考證,對一些卜辭資料的再整理也更加全面細緻。但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的研究之路還很長,許多問題還沒有搞清楚。
河南省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研究院教授王宇信:
重獎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不僅使獻身學術的才俊之士受到提攜和鼓勵,而且說明瞭甲骨文字還有破譯的可能和餘地,也證明了甲骨學者還有破譯文字的無限潛能和創造力。
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
甲骨文在多領域交叉融合。學者在研究甲骨學時,很自然地聯繫利用兩周青銅器銘文、新發現的簡帛等文獻資料。同時還將不同民族的文字,如納西族文字與甲骨文資料進行比較研究,尤其是利用科技手段和新技術進行分析,將推進甲骨學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
甲骨文好認的字相對認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必須要多學科融合,尤其是要用大數據,幫助我們在甲骨學研究上能夠突破目前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