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 17834億元!減稅降費,是減負更是改革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減稅降費統計核算情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15109億元,新增社保費降費2725億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確保所有行業稅賦只減不增”,並確定了“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的目標。前三季度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7834億元,按照這個進展,全年完成2萬億減稅降費的目標應該說是可以實現的。
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其直接目的是為企業減負,但實施的過程,其實也是深化改革的過程。從營商環境的優化、減稅降費過程的動態評估,到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央地收入劃分的調整,這都是實打實的改革。而前三季度減稅降費17834億,預示著減負的成效,也可以說是象徵著改革的進展,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放大。
首先,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穩住了企業的預期和市場主體的信心。受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一些企業和行業確實面臨不同程度的困難,普惠式的直接降稅減負,如同“雪中送炭”,讓更多的企業可以輕裝上陣,這對穩定整個社會對經濟發展信心和預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當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的階段,大規模減稅降費也是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創新動力。一個數據值得注意,前三季度,45%的製造業納稅人將減稅降費紅利用於提高研發投入。稅務部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9.3%,增幅較2018年全年提高3.4個百分點。
當然,正如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所指出的,減稅降費是一個動態調整和完善的過程,總的減稅降費規模與具體不同行業的企業,它們的實際感受可能又會有區別。因此,在擴大減稅規模的同時,也有必要對政策的實施效果予以動態評估,從而根據評估結果讓減稅降費的舉措更具針對性。今年9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就發文對先進製造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進行調整,最終放寬了退稅條件,既增加了對先進製造業的減稅力度,也促進相關行業擴大生產投資。今年7月,稅務總局派出了36個督查組開展減稅降費專項督查,也是為了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最大限度提升企業獲得感。
從長遠看,隨著大規模減稅減負的實施,要讓此項政策在地方上持續落實,核心問題還在於如何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保證財政特別是地方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各地政府既需要落實中辦、國辦的要求,多渠道開源彌補減收,過“緊日子”壓減一般性支出,硬化預算支出約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做好預算調整,確保財政收支平衡;也要向改革要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