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
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使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中國走出了不同於西方發展模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面對國際國內複雜的形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我們的壓力更大,任務更重,因此必須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把我們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治理效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早日實現。
一、改革開放,彰顯制度優勢,發揮治理效能,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改革開放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取得了顯著的治理效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著,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制度優勢使得國家治理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國家治理的治理效能,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的進步和發展、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以彰顯。十九屆四中全會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凸顯出來,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推動社會穩定中發揮了作用。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突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突出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統攝性地位。改革開放也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最大限度的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廣泛參與國家治理的獨特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協商民主、聚焦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同心圓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總的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13個方面顯著優勢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根本保障所在,是“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所在,也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所在。因此,在改革開放中,我們既要牢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基本原則,又要部署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以強烈的問題導向和鮮明的實踐特色,推動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促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二、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正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處於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這一戰略機遇期,從內涵上來說,主要是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區塊鏈發展為標誌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加速突破應用;生命科學領域也在孕育興起著新的變革,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腦科學、再生醫學等領域新成果不斷涌現;製造業正向智慧化、數字化方向邁進;綠色、清潔、高效為可持續目標的能源技術加速發展將引發全球能源變革;空間和海洋技術的推進,不斷地拓展著人類生存發展新疆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新的變化中,誰能引領變化的潮流誰就能贏得先機。
冷戰結束以後的全球治理體系正面臨著新一輪調整。兩極對峙的格局結束,國際格局和力量對比正在加速演變。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態勢日益清晰,其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升。而相較之下,西方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已然不再。此外,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全球氣候變化、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危機日益突出。全球治理體系如何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已經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群體的共同挑戰。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新階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們已經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也形成了龐大而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體系。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我們建成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系統規範、運作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已經成功開闢出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的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過,我們也面臨著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迫切需要,要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主協商,擴大統一戰線基礎,進一步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進一步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動力。
隨著我國新時代下經濟社會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際上我們還將面臨著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增強的嚴峻形勢,同時還面臨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們的意識形態威脅加劇的局面。在國內,由於改革進入深水區,制度機制、利益集團的利益與社會主義制度本質要求之間的矛盾等核心問題日益凸顯。此外,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推動社會發展帶來物質豐富的同時,資本追逐利潤、商品交易規則盛行等問題也對社會文化以及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面對重重壓力和風險挑戰,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全面系統協調推進改革,破除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誠如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所說:“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徬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在實踐中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促進社會發展,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
新時代,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國家的治理效能,就要加大制度建設分量。要嚴格制度制定的程式性,在制度設計前、設計中充分調研,在制度制定的過程中充分協商,調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要增強制度的透明性,避免隨意化和形式化;要推進從制度設計到極致創新的跨越,加大制度之間的有機銜接;要加大制度制定實施中的溝通協商,建議反饋、監督機制,按照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的思路,建立系統內外的相互配套銜接規範。總的來說,就是要以規範化的機制、程式化的運作和制度化的工作,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化制度優勢為治理效能,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任務更重,是指我們面臨的是改革深層次體制機制,是建章立制構建體系。新時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更高層次的需要,面對的任務也多是難啃的骨頭。要進一步推進各個領域內的制度機制建設,需要建立的是公正、高效、權威的制度,是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系,是基於更高水準的社會治理要求的改革。要求更高,是指既有對人才隊伍的要求,也有對制度水準和運作效果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有效轉化,對人才隊伍的能力需求也更高,因此必須著眼于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行業人才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社會主義人才隊伍。此外還面臨艱巨的改革任務,對立足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制度設計能力、制度運作能力的要求也更高。為此,必須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統籌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考慮歷史與現實,著眼于國內又放眼世界。
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雖然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初心,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的改革如果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改革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的轉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進行的。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棄共產黨人的宗旨,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體現。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從根本上立足人民的立場,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基本價值追求。
歷史和現實證明,社會主義制度有極大的優越性。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飛躍,今天的我們正走在強起來的大道上。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健步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征途上。新時代,只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在國家叢林中走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之路。
(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