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催熱消費金融 消費分期呈現“一路向西”趨勢
題要:電商“雙11”大戰帶火了消費金融,消費金融又為電商“雙11”的戰績提供了充足“彈藥”。在金融機構眼中,“雙11”所產生的消費信貸資產屬於優質資產,且更容易增加客戶黏性。因能降低信貸風險,越來越多的放貸機構敢於使用“消費分期”模式。今年的消費分期還呈現出“一路向西”的趨勢,中西部地區的消費潛能得到了進一步釋放。
“雙11”收官後,一個熱詞在網路上悄然流行——“暴花戶”。什麼意思呢?這是購物者們的自嘲,指他們在短期時間內就花掉了大筆資金,雖然賺錢不多但卻莫名地很敢花,花光了又很沮喪。
不少受訪者表示,“雙11”剁手後,一度非常想把支付寶中的“花唄”關掉,因為很難管住自己借錢消費的衝動。而對於那些在“雙11”大戰中選擇了分期付款的購物者來說,他們也突然意識到要仔細研究分期免息的具體規則。
這些現象的背後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消費金融已深度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今年的“雙11”大戰中,消費金融呈現出哪些新特徵?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又採取了何種策略?為什麼“消費分期”日益成為金融機構的“主打牌”?
“臨時提額”成標配
伴隨“雙11”收官,消費金融的參與機構陸續曬出了自己的“戰報”:截至11月11日23時50分,中國工商銀行信用卡交易額超200億元;截至11月11日18時33分,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額達217億元;京東白條交易額實現10秒破億元……
以上消費信貸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臨時調整額度”的助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發現,從2017年的“雙11”開始,“臨時調額”已成為不少銀行的“雙11”行銷策略,至2019年,這已成為金融機構參戰“雙11”的標配。
以工行為例,該行此前曾向受邀客戶發送短信,10月25日前,如果客戶將該短信回復至後臺,那麼工行將根據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的查詢結果,為該客戶提升額度,幅度最高可達目前所持信用卡額度的3倍,10萬元封頂,最終結果以銀行審批為準。
相較于商業銀行巨量、低成本的資金優勢,消費金融公司“臨時提額”則略顯“羞澀”,且多與“獲客引流”掛鉤。例如,借款人如果成功邀請好友成為某一消費金融公司的客戶,那麼該借款人有機會參與“提額抽獎”,最高可提3萬元至5萬元不等。
此外,支付寶在“雙11”前一個新動作也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該公司新增“支援多賬戶開通花唄”功能,其客服稱,在完成實名認證情況下,一個身份證最多可開通3個花唄。至於實際能否開通,則要根據系統綜合評估來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開通了花唄多個賬戶,每個賬戶將分開管理,即賬戶之間獨立消費、分開還款。
業內人士認為,這無疑新增了花唄配額,最直接的效果是在“雙11”這個時間窗口釋放更多消費潛能,推高電商平臺交易量。
金融機構為何重視“雙11”這塊消費信貸蛋糕?據了解,在強監管背景下,現金貸、教育培訓貸、美容貸等產品因此前頻頻爆雷而遭遇滑鐵盧,而“雙11”所產生的消費信貸資產屬於優質資產,且更容易增加客戶黏性。
“消費分期”做主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各家金融機構均主打“消費分期”,且通過各種形式嵌入消費、支付場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到,多家電商平臺的商品支付頁面上均增添了“分期付款”選項,且提供不同時長的免息期。
在免息分期的刺激下,相關商品的銷量也呈現“爆髮式”增長。樂信旗下的分期樂商城通過“分期會場”,3個月內發佈的新品紛紛成為銷量冠軍。據介紹,“雙11”前8小時,分期樂商城5G手機銷量較日常增長3倍以上,蘋果新款iPhone 11的訂單數較發佈首日提高1.5倍以上。
“從風險控制角度看,放貸機構更青睞有明確消費場景的個人消費信貸,而‘雙11’的突出特徵便是場景明確。”某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說,正因“受託支付”更能降低信貸風險,才會有越來越多的放貸機構敢於使用“消費分期”模式。
具體如何操作?放貸機構先將款項全額打給商家,相當於為借款人墊付資金,隨後,借款人再根據分期的期數、應還金額,逐月逐筆將錢還給放貸機構。“在此模式下,借款人的欺詐風險大幅降低,放貸機構只需重點把控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即可。”上述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消費分期還呈現出“一路向西”的趨勢,中西部地區的消費潛能得到了進一步釋放,同時,從借款人的分期習慣看,“95後”人群的分期數更長。
分期樂商城總經理Ceego表示,分期樂商城“雙11”交易額前五名的城市分別為武漢、廣州、長沙、成都和西安,部分中西部城市交易額遠超北京和上海等傳統高消費城市。此外,今年“雙11”有超過七成的用戶是“95後”,每人平均分期金額在2500元以內,且大多數“95後”普遍選擇15期、24期分期,平均月供不超過200元。
面對消費分期的“狂歡”,業界也不乏“呼籲理性”的聲音,尤其警示年輕的消費者不要“寅吃卯糧”,而需“量入為出”,計劃並測算好資金流,保持個人流動性充裕。“消費者的金融健康程度與年齡系數正相關,年齡越高,消費者的金融健康程度越大,反之,越年輕社會經驗和閱歷越不足,容易做一些衝動的事情。”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劉琰說。
“免息規則”需細看
提額、分期、免息……面對以上諸多的“優惠”措施,你真的掌握了正確的使用方式嗎?多位業內人士提醒,借款人尤其需要詳細了解“免息規則”,避免產生額外費用,甚至造成意外逾期。
例如,在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推出的“免息借款券”中,均明確標注了免息天數,如15天、30天等。此外,大多數“免息券”均有使用門檻,如僅限借款6期以上的分期期數使用,且減免的是“首期”的15天利息,不可用於後續期數。
這其中還包含著另一個關鍵問題,即“使用免息優惠後,借款人能否提前還款”。對此,不同的金融機構的政策有所差別。部分商業銀行在資金優勢的助力下,支援“提前還款不罰息”;但多數消費金融公司以及電商平臺對接的小額貸款公司則明確表示“不可提前還款”。
此外,借款人還需特別注意信用卡的“容時容差”問題。“所謂‘容時’,是指在信用卡還款日到期當天,若持卡人沒有按時還款,銀行會再給持卡人一個寬限期,一般為3天。”工行牡丹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容差”則是指,持卡人未還款金額小于或者等於銀行規定的一定金額時,銀行將認為該持卡人已全額還款,未還款金額自動記入下期帳單,寬限差額通常為10元。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部分信用卡具備容時容差權益。”上述負責人說,如果信用卡沒有容時容差功能,切記按時還款,否則金融機構會按規定收取利息,並會將逾期記錄上傳至個人徵信系統,在個人徵信報告中標記為“1”時,借款人便會收到催收短信和催收電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