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準 加快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作者: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筆:丁晉清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廣東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並強調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這為廣東加快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強大動力。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進一步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克服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通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國際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廣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
1、實現高品質發展對實體經濟 提出了更高要求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健全推動發展先進製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必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實現了率先發展,連續30年成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是依靠實體經濟發展起來的,也必須繼續依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走在全國前列。尤其是,廣東肩負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援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任,這對發展實體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進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廣東擁有龐大的製造業集群,製造業是廣東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和產業優勢,但大都存在創新能力偏弱、發展品質不夠高、低端製造業比例偏大等問題,製造業企業大都面臨利潤空間收窄、融資難融資貴、科技支撐要素不足等困難。為此,廣東必須採取多種措施,推動政策舉措向實體經濟傾斜、優質資源向實體經濟匯集,探索實現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尤其是要通過先進製造業的發展來推動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一方面,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築牢實體經濟的根基;另一方面,發展高端產業、新興產業、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加快推動“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廣東智造”轉變。
2、推動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 實體經濟不斷邁向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廣東各地不懈探索,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從以下方面積極採取措施,不斷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鼓勵發展先進製造業。先進製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廣東堅持製造業立省不動搖,不追求“短、平、快”的經濟效益,而是把邁向製造業高端化作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製造強省。通過強化自身綜合製造優勢,打造珠江東岸高端電子資訊製造產業帶和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不斷塑造雙翼發展的產業格局。
把提升創新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只有實現創新驅動,才能為實體經濟真正注入新動能,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廣東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受制于國外的關鍵零部件和重大裝備製造的攻關及產業化發展,把培育新一代資訊技術、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等製造業新興支柱產業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智慧製造發展規劃,打造全國智慧製造發展示範引領區。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全球創新人才高地,吸納集聚戰略科技力量、頂尖科技人才和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發展顛覆性新技術,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領型創新企業。加速發展數字經濟,出臺實施《廣東省培育數字經濟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19—2025年)》,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先導區”,推動雲計算、大數據、4K電視、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快速增長,數字經濟成為引領廣東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多舉措支援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反哺作用。廣東大力改善金融服務,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使金融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打造省市共建共促的金融服務格局,廣州、深圳加快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其他相關地市打造一批提升本地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平臺,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配套支撐。創造寬鬆的融資環境,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運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技術改善融資服務,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社會優質資本進入實體經濟,發展支援實體經濟的配套金融業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地方金融改革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將服務實體經濟成效納入綜合績效考核體系,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互相促進的良性迴圈。
努力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廣東在營商環境的難點、痛點上發力,掃除實體經濟發展的障礙。發佈“實體經濟新十條”,打好“組合拳”,減輕企業“包袱”,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啟動“數字政府”改革,推出“粵省事”高頻政務服務,設立一站式“指尖辦理”,打造一體化高效運作的“整體政府”,實現多項政務數據互聯互通。推動“放管服”改革先行先試,加快行政審批改革,力爭在2020年在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方面實現4個100%,努力成為全國政務服務品質最優、效率最高、企業最滿意的地區之一。開展專項行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支援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能夠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信心和活力。廣東出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新十條”,制定了10個方面59個具體的政策措施,降低民營企業生產成本,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市場準入、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讓民營企業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技術交易平臺和技術成果轉化平臺,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技術支援和專業化服務。引導民營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兼併重組,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保持廣東製造業體系的完整性。加強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保護,培育一批堅守實業的企業家和企業家隊伍。
著力培育現代產業工人隊伍。推動實體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廣東頒布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實施製造業勞動力技能提升計劃,培養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實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支援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支援有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教育,實行技工人才定向培養和聯合培養,加強技工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適應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要求、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南粵工匠”隊伍。評選“南粵匠心企業”和“南粵匠心人物”,營造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濃厚社會氛圍。
經過一系列舉措,廣東實體經濟在保持優勢的同時,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煥發出新的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191.22億元,有望成為全國第一個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億元的省份。總體來看,廣東的實體經濟發展正在逐步向好。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品質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為3.4:40.6:56.0。前三季度,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55.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4%,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1.5%。二是金融“脫實向虛”的傾向開始扭轉,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穩健增長形成了有效的支撐。三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領先優勢持續擴大。四是營商環境日益優化,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1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