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軸
內容提要
國際和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來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回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的全面考量。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刻認識制度建設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經過6年的努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成效顯著,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要看到,這些改革舉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去落實,我們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我們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我們決不能停下腳步,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國際和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來謀劃全面深化改革。我們需要從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來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對我國現代化內涵的豐富和發展。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講過很多現代化,包括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一次講。”我們必須站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高度,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這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
突出建章立制、構建體系,增強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建章立制、構建體系,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同志強調:“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
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由我國現代化的特點決定的。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準用了200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適應我國“並聯式”現代化過程的需要,必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增強各項政策措施的協調整合和疊加效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改革開放體現出範圍更大、領域更寬、層次更深等特點,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要求更高,尤其要在制度層面上加強各項改革措施的協調配套和系統整合。因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突出建章立制、構建體系,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使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更加適應、更加協調。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只有既解決好生產關係中不適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的問題,這樣才能產生綜合效應。”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重大問題,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和鞏固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的良好局面。實踐證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既闡明瞭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了推進制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作,體現了總結歷史和面向未來的統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創新的統一、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這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堅持好、實施好,也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們要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
(執筆:胡 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