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成為維持全球森林覆蓋面積平衡的主要貢獻者

2019-11-24 11:2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9年度報告》發佈

  中國成為維持全球森林覆蓋面積平衡的主要貢獻者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張蕾 從科技部22日發佈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9年度報告》獲悉,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總體穩定略有下降,森林面積的減少在欠發達國家相對集中,中國的植樹造林與森林保護成效顯著,成為維持全球森林覆蓋面積基本平衡的主要貢獻者。

  本次發佈的報告持續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以及重點區域,聚焦“全球森林覆蓋狀況及變化”“全球土地退化態勢”“全球重大自然災害及影響”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四個專題開展遙感監測與分析。

  “全球森林覆蓋狀況及變化”專題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全球森林凈初級生產力(NPP)總量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氣候變化等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擾動是引起NPP下降的主導因素;森林火災是影響全球森林覆蓋及生產力變化的重要因素,林火分佈高度集中的非洲中部地區應引起全球的關注。

  “全球土地退化態勢”專題報告顯示,2000年以來,亞馬孫平原和剛果盆地等熱帶雨林區域出現了大面積的森林退化,這主要與全球變化背景下的氣候變暖、厄爾尼諾等引起的連年乾旱以及森林的大範圍砍伐、開墾和頻繁的火災干擾等因素密切相關。全球主要傳統退化區域中,中國、南亞次大陸等區域土地退化態勢出現了明顯逆轉,這表明有效的政策引導和積極、科學的治理行動可以有效扭轉土地退化態勢。

  根據“全球重大自然災害及影響”專題報告,2018年全球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次數、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均低於近30年平均水準,屬於災害低發小損年份。在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方面,地球觀測技術可為全球重大自然災害的科學應對與減災防災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借鑒。例如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協同合作,積極參加國際緊急救援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在莫三比克熱帶氣旋“伊代”、印尼中蘇拉威西地震海嘯等災害的遙感監測、災情評估和應急響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啟動以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三大類主題,分七期陸續發佈了包括陸地植被生長狀況、陸表水域面積時空分佈、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碳源匯時空分佈狀況等九個系列共18個專題報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訊支撐。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表示,作為地球觀測組織(GEO)的創始國和聯合主席國,中國正逐步向世界開放共用全球地球觀測數據,並努力提供相關的資訊產品和服務。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23日 04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