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穩健前行】我國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的“三個是”
編者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生長于中國社會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是植根中華歷史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豐富起來的,不僅保障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也為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人類社會發展增添更多色調、更多範式、更多選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13個方面系統總結和深刻闡述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緊緊圍繞“堅持和鞏固什麼” “完善和發展什麼”,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提出了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為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網信辦與求是雜誌社共同組織“中國穩健前行”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邀請思想理論界專家學者撰寫系列理論文章,今天在求是網推出第1篇,敬請關注。
內容摘要: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豐富內涵,首先需把握三個“是”: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三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它科學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性質與作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是對人類制度文明的重大貢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這一重大論斷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性質與作用的科學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對人類制度文明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文明史上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個“是”,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指導的,不是“踩著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我們進行制度設計,進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歷程可以看出,黨政機構屬於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層建築就要適應新的要求不斷進行改革。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我們正是遵循這一規律,才不斷建立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這一國情不僅是指當代現實的國情,也包括歷史的國情,更包括未來的趨勢。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之上,不超越階段性,同時又不滯後於現時代。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緊密結合中國實際,不搞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不會照抄照搬別國政治模式,而是借鑒其有益的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根基。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從中國悠久歷史中走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其深厚的文化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也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時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相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後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後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決定》指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通過完善制度保證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著力防範脫離群眾的危險。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能使一個政黨與人民群眾有這樣密切的聯繫。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能夠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的物質文化生活,而且能夠滿足日益增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方面的要求;不僅能夠實現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而且能夠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二個“是”,即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主要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國、全國一盤棋等十三個方面優勢。這十三個優勢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在各個方面的具體展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真正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大力開展協同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進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為什麼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因為我們的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發揚民主與加強集中有機結合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各項決策都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都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進行反覆討論而形成的。《決定》指出: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決策機制,加強重大決策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風險評估,強化決策執行、評估、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明確指出,要把我們這樣一個大黨大國治理好,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況,這就要靠發揚黨內民主而來,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廣泛聽取民聲、匯聚民意而來,領導幹部要把民主素養作為一種領導能力來培養,作為一門領導藝術來掌握。要有平等待人、與人為善的真誠態度,有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力爭把各方面的真實意見掌握全、掌握準,進行反覆研究、反覆比較、擇善而從。要善於正確集中,把不同意見統一起來,把各種分散意見中的真知灼見提煉概括出來,把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正確意見集中起來,作出科學決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比較優勢明顯的制度。因為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建立在深刻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之上的,更是建立在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認識基礎之上的。例如,我們集中力量發展載人航太工程,這一工程遵循的就是“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起步較晚,但走的是跨越式發展路子,因而大大節省了研發費用。中國在2018年首次在航太火箭發射數量上超越美國,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35次,而美國只有30次,在這一指標上躍居世界第一。關鍵是中國的發射成本遠遠低於美國。我們集中各種力量用10多年的時間把高鐵從一無所有發展到今天的3萬多公里,最根本的就是制度優勢發出了巨大作用。國家發展高鐵的決心堅定不移,各個方面齊心協力,使人力、物力、財力大量匯集,有效促進了高鐵的發展,從長期看,這一制度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有的國家制度背後各種利益衝突交錯,很難有效率。10多年前,美國加州啟動高鐵計劃,根據原計劃,高速鐵路項目的總長度將達到1200公里,自該項目啟動以來已經過去了近11年,但現在建造的距離只佔項目總數的八分之一,問題是已經花掉了幾十億美元的經費。
第三個“是”,即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有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這就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勁制度動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制度要求。例如,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就包含著系統的制度要求。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包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為人民執政和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準制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這一制度體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制度體系能夠真正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磅薄無比的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立法體制機制、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對法律實施的監督等,這一制度體系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走在法治的軌道上。這些制度不僅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要求制度化了,而且從根本上把各項具體制度也規範化了,使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作用更加突出。
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要求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還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等;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品質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的制度保障。我們還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作者:辛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