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2020-01-10 13:2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有這樣一群人

  經冬復立春

  在“冷板凳”上鑽研著“熱課題”

  伴青燈黃卷

  默默攻克著一個個“不可能”

  他們都曾在萬眾矚目中

  接過沉甸甸的榮譽證書

  他們都有同樣耀眼的稱號: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讓我們一起認識他們

  並記住他們的名字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劉永坦:科技可以興國

  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為我國海域監控面積的

  全覆蓋提供技術手段;

  40年堅守

  帶出一支“雷達鐵軍”……

  他就是劉永坦!

  劉永坦堅信

  科技可以興國,

  他一定要實現這個最樸素的願望。

  他說:

  “雷達看多遠,國防安全就能保多遠。

  這樣的雷達別的國家已經在研製,

  中國決不能落下,

  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錢七虎: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他用畢生精力成就一項事業,

  建立起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

  創立了防護工程學科,

  引領著防護工程科技創新,

  為我國鑄就固若金湯的“地下鋼鐵長城”。

  他就是戰略科學家錢七虎

  錢七虎說:

  “國家間的軍事競爭就像兩個武士格鬥,

  一人拿矛、一人持盾,

  拼的是矛利盾堅。

  我的使命就是為國鑄造最強盾牌。”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王澤山:走一條自己的路

  他在火炸藥研究方面的貢獻

  堪稱“中國的諾貝爾”

  60多年,他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準的原創成果,

  他就是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

  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

  王澤山說,

  如今搞科研,

  很多人會習慣性地

  去參照國外的解決方案和研究進展,

  但他總希望“用科學研究科學”

  走一條自己的路,

  做出超越國外水準的原創成果。

  侯雲德: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他與病毒“鬥”了一輩子

  他痛恨曾奪去長兄生命的傳染病,

  從小立志學醫,不讓“猛虎”傷人。

  道固遠,篤行可至;

  事雖巨,堅為必成。

  他就是我國生物醫學領域

  傑出的戰略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

  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

  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

  主要奠基人侯雲德。

  跟病毒搏擊了一輩子,

  侯雲德從不懈怠。

  “如果讓我對年輕人說點什麼,

  就是要學點哲學。

  哲學是規律的規律,在更高層次指導科研。

  認識實踐再認識,直到無窮。”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趙忠賢: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有沒有一項工作

  能讓一個人專注不移38年,

  並始終保持著強烈的興趣和活躍的思考?

  對於趙忠賢來說,

  回答是:當然有!

  50多年來,除參加國防任務的幾年外,

  趙忠賢一直從事超導研究,

  是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趙忠賢說,

  力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

  並且讓外國人接受,

  真正去引領世界超導研究的發展。

  屠呦呦: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她帶領團隊發現了抗瘧藥物青蒿素,

  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

  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她也是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

  首位女性科學家。

  她就是中國中醫科學院

  終身研究員、首席研究員,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

  以青蒿素類為主的複合療法

  作為抗瘧首選方案。

  正是傳統中醫藥的寶貴价值

  和屠呦呦對於國家使命的忠誠之心,

  讓世界瘧疾感染者免於病痛,

  重獲新生。

  “榮譽越多,責任越大,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于敏: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習近平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頒獎。

  他的名字絕密了28年

  他和許許多多有名、無名的“核衛士”一道,

  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

  挺立起新中國不屈的脊梁。

  他是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

  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

  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于敏

  “一個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說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張存浩: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習近平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頒獎。

  張存浩,著名物理化學家,

  我國高能化學鐳射的奠基人、

  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留美高材生,

  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

  毅然回到當時條件還十分艱苦的祖國。

  “回國後,

  做了這麼多任務性科研,

  有沒有關注過自己的科學興趣?”

  曾有記者這樣問他。

  張存浩堅定而從容:

  “從青年時代起,

  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

  就是報國。

  國家的需要,

  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程開甲: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

  習近平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頒獎。

  50多年前,

  中國西部的戈壁上空騰起巨大蘑菇雲,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聲東方巨響的背後

  有一個傳奇的名字——程開甲。

  程開甲,我國著名物理學家,

  是我國核子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

  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

  程開甲曾在一篇文章回憶道:

  “我們艱苦奮鬥的傳統

  不僅僅是生活上、工作中的

  喝苦水、戰風沙、吃苦耐勞,

  更重要的是

  刻苦學習、頑強攻關、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是新觀點、新思想的提出和實現,

  是不斷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

  他們的一生

  矢志報國、忠於職守

  殫精竭慮、深藏功名

  祖國強大了

  他們也老了

  但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

  接過了他們手中的火炬

  這樣的科技明星還有很多

  ……

  科技星空

  群星閃耀

  讓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

  感恩他們的奉獻

  傳承他們的精神

  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讓我們共同期待

  2019年度“科技巨星”

  閃亮登場!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