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能源汽車何時有能力邁過“補貼坎”?

2020-01-13 12:07: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經濟觀察】新能源汽車何時有能力邁過“補貼坎”?

  1月1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高層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20年7月1日,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進一步退坡。隨後,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解釋稱,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

  這對面臨“斷奶”壓力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是一個利好。按照2015年確定的補貼階梯退出安排,今年底財政補貼將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車將完全依靠自己“走路”。

  然而,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顯示,新能源汽車想要真正跨過補貼這道坎,或許為時尚早。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0.6萬輛,與2018年的125.6萬輛相比,同比下降約3.98%。這是我國自2009年大力推廣以來,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首次出現下滑。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預期為160萬輛。即便在當年補貼大幅退坡的消息確定後,這樣的樂觀預期仍維持了一段時間。然而,2019年6月25日新的補貼政策執行後,銷量連續5個月下滑、且跌幅不斷擴大,讓業內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市場“負增長”的壓力。

  銷量下滑,原因眾多,但在各車企和機構、專家看來,補貼退坡毫無疑問當居首位。在11日的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9年告別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因素是補貼退坡過快,退坡幅度高達75%。

  沒有人會懷疑,徹底失去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前路將更艱難。但也沒有人敢相信,將前途繫於補貼的新能源汽車,能夠代表汽車產業的未來。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每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與保有量均佔據全球市場的50%以上。但除了產銷規模以外,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基礎設施配套、產品及服務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補貼顯然無法幫助企業去除這些痛點。

  而另一方面,國外車企也正在大力快速地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就在上周,特斯拉在上海交付了首批國產model3,其售價降至30萬元以內,業內普遍預計其將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較大的衝擊。隨著汽車巨頭不斷入局,國內車企與國外企業在新能源賽場上同臺競技、近身肉搏的場面將越來越頻繁,決定勝負的顯然也不可能是補貼。

  前路未卜,但方向是明確的。日前,工信部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分析人士指出,若以2025年新車銷量3000萬輛計算,該規劃發展願景中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將達到750萬輛。

  時間只有5年,原點是120萬輛的年銷量。無疑,這是一條極其陡峭的增長線,承載的是對我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的殷切期盼。政策能為上述願景做出多少貢獻,難以預料。但可以確定是,僅憑政策驅動遠遠不夠。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