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固企業信心也是戰“疫”之急

2020-02-05 10: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支援政策舉措早研究、早出臺、早落實,將有力地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鞏固、增強企業抗擊疫情衝擊和影響的信心。支援政策早一天出臺,既能夠讓企業安下心來,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為企業恢復生產創造有利環境,使其更有信心有動力謀劃好立春後的生產和發展,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傷害。

  疫情防控仍然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但聚焦疫情對經濟運作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也緊迫地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中,一項緊要工作就是儘快給廣大企業吃上“定心丸”,穩住企業信心。

  近幾天,網路上開始出現西貝等餐飲龍頭以及攜程、凱撒等旅遊企業“求救”的聲音。2月3日,儘管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但股市開盤依然大跌,這實際上是市場擔憂情緒的釋放。

  市場出現擔憂情緒是正常的。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的影響最大。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近年來第三產業佔我國GDP的比重不斷上升。2003年非典時第三產業比重為40%,2019年這一比重已升至53.9%。再看消費。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此次受到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領域恰恰是消費市場。有專家估計,“假定只考慮受衝擊最大的三個行業,電影票房、餐飲零售、旅遊市場,在短短7天內,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了1萬億元”。

  與這些可以計算的影響相比,更需要重視的是不確定性造成的市場擔憂情緒。2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表示,疫情對經濟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發文說,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極強的韌性,IMF對此充滿信心。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和發展韌性並未改變的情況下,儘快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企業信心,已成為當務之急。信心比黃金重要,必須讓企業保有信心,看到希望,穩住預期。

  在抗擊非典期間,受到影響的行業曾獲得多項政策支援,包括對餐飲酒店、旅遊娛樂、交通運輸等給予部分政府性基金減免,對部分地區和團體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降息放貸支援等。受益於這些政策措施,旅遊企業和旅遊經濟得以較快恢復。

  在應對疫情的同時,應當及早啟動對企業的支援政策。支援政策舉措早出臺、早落實,將有力地消除市場擔憂情緒,穩住、鞏固、增強企業抗擊疫情衝擊和影響的信心。從企業當前的需求來看,大多盼望此前曾經實施過的政策,比如希望社保、公積金基數可以按照當地繳納基數下限執行,希望能夠給予企業相應的穩崗補貼,希望給予企業新增經營性融資支援,放寬貸款用途及提供專項貸款,同時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援,返還上年所繳部分企業所得稅,或者在特殊時期能減免企業增值稅、降低增值稅率、減免印花稅等,以降低企業的基本運營成本。

  2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主體登記註冊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去年,我國日均新註冊登記企業2萬戶。耽誤一天,就影響上萬創業者。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援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包括增加市場流動性,從借貸、融資、還貸等多方面予以居民及企業更為寬鬆的政策,實現民生經濟減負。

  近日,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針對企業的幫扶舉措:深圳市多區向業主單位和經營者發出倡議,一批公司已經向商戶免減租金;北京暫定延長1月份、2月份社保繳費期限,可在疫情結束後3個月內補辦;蘇州市出臺了十條政策支援中小企業共渡難關,除了減稅外,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返還上年度50%的失業保險。

  目前,各地全面復工在即,希望多層面多領域多地區的支援政策能儘早組合出臺,早一天給企業吃上“定心丸”,這有利於企業安下心來,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能夠為企業恢復生產創造有利環境,讓企業有信心有動力謀劃好嚴冬過後的春天,充分發揮好市場主體作用,從而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傷害,贏得這場全民戰“疫”的最終勝利。(作者:佘 穎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