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江時評:找準平衡點,開闢“疫”線就業新天地
在日前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居於“六穩”工作之首。解決“疫”線就業矛盾要用“平衡法”,找準平衡點,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開闢“疫”線就業新天地,力爭把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減與加的平衡,既要企業減負與又要惠民加力。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穩,則就業穩。一方面,要出企業減負實招。各級部門要用好“政策包”,打好減負“組合拳”,下足政策“及時雨”,切實幫企業減輕負擔,企業復工步伐加快了,穩崗、擴就業才有真正保障。該補貼的財政資金要按時撥付,該減免的稅費要及時到位,該提供的信貸資金要儘快下發。近日,人社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研究制定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明確了免、減、緩三項措施。階段性減免企業三項社保繳費,預計減免規模將超5000億元。另一方面,要謀惠民加力良策。比如,打通農民工返崗復工“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建立點對點、一站式服務通道,通過專車專列等方式成規模、成批幫助低風險地區的農民工返崗復工。又比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放寬企業職工申領技能補貼的條件,提高勞動者的就業創業能力。政府實打實地拿出真金白銀,加力惠民良策,讓求職者得實惠,把飯碗端得更穩更好。
強與弱的平衡,既抓重大項目與又扶弱勢群體。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具有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優勢,重大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建成投產,有利於釋放上下游配套環節的供求潛能,帶動就業崗位實現指數級的增長。所以,穩就業首先要抓好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同時,穩就業還要照顧重點群體和小微企業兩類“弱勢群體”。重點群體主要包括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貧困勞動力。要鼓勵畢業生到急需領域就業、去基層就業;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參加春耕備耕,參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要優先吸納本地農民工;要優先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確保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和轉移就業,有序引導扶貧合作社、扶貧產業基地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小微企業是就業的“容納器”、“主力軍”,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穩就業還要扶持小微企業。針對中小微企業面臨的“資金難”問題,要加大幫扶力度,給他們雪中送炭,幫他們渡過難關,讓小微企業走出“寒冬”,迎來充滿希望的“暖春”。比如,央行正著手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重點用於中小銀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援。同時,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至2.5%。
新與舊的平衡,既推傳統產業與又促新興產業。疫情對傳統的商貿、娛樂、餐飲、旅遊、製造產業衝擊較大,而智慧製造、無人配送、線上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對傳統產業而言,擴就業就要在低風險地區安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還要運用新技術加快產業升級賦能,創造更多高技能崗位。疫情下的網路消費、健康消費、數字消費的蓬勃興起,帶動大數據、人工智慧、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擴納了大量就業,其延伸和關聯領域的產業與行業也同樣成為吸納就業的“海綿”。比如,數字經濟,尤其是線上消費服務電商平臺,其所帶動的商戶,以及商戶所帶來的輻射效應,都會帶來大量就業。據報道,近一個月以來,美團外賣配送平臺已吸納近75000名勞動力成為外賣騎手。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就業遇上疫情,各級各部門要找準“減”與“加”、“強”與“弱”、“新”與“舊”三個平衡點,減負、穩崗、擴就業三管齊下,開闢“疫”線就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