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緩疫階段”仍需堅持向科學要答案
世衛組織最新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稱,中國經過兩個月奮戰,疫情已由“遏制階段”進入到“緩疫階段”,中國經驗正在幫助其他國家的抗疫行動。顯然,“緩疫階段”絕不意味著戰疫的終點,更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有絲毫地鬆懈。當前,全球疫情呈現急劇爆髮式增長,國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持續增大。面對這一給人類生命健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和經濟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的新型病毒,沒有國家可以置身其外、獨善其身。深刻認識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複雜性、長期性、艱巨性,加快科研攻關、深化國際合作,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仍是我們當前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鬥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聞令即動、全力攻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與義無反顧“最美逆行”的白衣戰士一樣,科研工作也肩負著“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重任。從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共用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到爭分奪秒研製成功快速檢測試劑盒,再到迅速篩選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無論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戰抗“疫”最前線,還是少將陳薇團隊快馬加鞭研發疫苗,還有李蘭娟、王辰、張文宏、邱海波等一批全國知名專家,甘冒風險、晝夜奮戰,在深入一線調研、救治患者、指導防控的同時,憑藉專長向社會普及防疫常識、研判疫情走向。中國科研工作者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迎難而上的硬核擔當,贏得了世界的尊敬和點讚。
“歷史從來不是獨角戲。”人類發展的歷史,某種意義上就是持續與病毒鬥爭的歷史。進入21世紀,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生命科學的發達與否,仍然關乎整個社會、經濟、民生、國防安全的整體格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說,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還缺乏想像力,對其規律了解還有太多不確定乃至空白之處。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秩序的有序恢復,復工復產帶來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疫情傳播風險在加大。即便暫時制約住了病毒,仍不排除它有反撲的可能,對此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慎終如始加強防控,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就需要持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把優勢力量集中到解決最緊迫問題上來,加快疫苗和特效藥的研製,贏得與病毒的下一階段賽跑。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是科技,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突入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是對我國也是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大考”。最近,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密集發佈消息,將組建或籌備佈局公共衛生學院,這對於加快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推動國家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無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良好契機。(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