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常態化”防疫,中國不鬆懈
入境旅客接受檢測。 康玉湛 攝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常態化疫情防控,既是對當前國內外疫情形勢的清醒認識,也是為了徹底戰勝病毒的必要之舉。
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中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節奏日漸加快,重大項目緊鑼密鼓加快推進,全國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全部恢復,“封城”76天的武漢也已重啟,城市“煙火氣”漸漸濃郁起來。然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輸入性確診病例持續增加,中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國內無症狀感染者時有發現,其密切接觸者轉為確診病例的風險仍然存在。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引發疫情反彈的風險也需要高度警惕。
常態化疫情防控,對中國的生產生活秩序意味著什麼?
首先,疫情防控這根弦不會松。當前還不是徹底放鬆警惕的時候,常態化疫情防控,更要求及時採取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防控措施,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湖北省和武漢市、北京市等重點地區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嚴格的防疫舉措,社區管控措施將進一步優化,各地將繼續加強對重症患者精準施治,抓好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精準防控。與此同時,在繼續嚴格做好航空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國要加強陸海口岸疫情防控,加快補齊外防輸入的薄弱環節。只有把疫情防控網扎得更密更牢,才能堵住所有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漏洞。
其次,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威脅,也對經濟社會帶來衝擊。當前,疫情陰雲籠罩全球,對世界經濟衝擊的廣度和深度正日益顯現。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並非讓經濟社會再次“停擺”,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迴圈、市場迴圈、經濟社會迴圈。只有加快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中國才能最大限度地將疫情造成的損失將至最低,更有底氣應對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
最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更要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保駕護航。全球肆虐的疫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引發恐慌情緒。在特殊時期,更要穩住老百姓的“糧袋子”“菜籃子”,確保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物資不斷供。當前,中國主要農產品產能和供給充足,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有充足的財政資金和政策手段穩定市場、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人群緩解壓力。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急時刻,中國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既是對14億中國人民負責,也是對全球抗疫的積極貢獻。(海外網評論員 孟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