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精準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山東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動力大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山東把穩就業作為最大民生,迅速出臺多條政策措施,精準打好穩就業“組合拳”,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穩崗位:惠企政策效應顯現
針對企業在疫情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山東迅速出臺“支援中小企業發展20條”“穩就業24條”等措施,從企業最關心的社保費入手,著力做好“減緩返補”,以更大力度減負穩崗。預計山東今年為企業減免社保繳費473.4億元,其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分別減負436.8億元、21.6億元、15億元。3月1日起,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階段性降低1個百分點。還出臺了社保費緩繳政策,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允許緩繳最長6個月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費,免收滯納金。
此外,山東採取據實撥付、“先預撥、後承諾、再清算”等方式,加快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如淄博市僅用36小時就將3900萬元穩崗返還資金撥付737家企業,企業“零填表、零申報、零跑腿”。今年以來,全省已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1.7億元,惠及企業9.4萬家、職工403.3萬人,返還規模超過去年全年。
為了扶持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山東按照每人每天2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用工補貼,每個企業補貼最高50萬元;對2月10日至3月10日期間復工新吸納就業的,每新吸納1人,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對歌爾集團、雷沃重工的人工成本分析顯示,疫情導致山東省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增加4%左右。而山東省出臺的穩就業政策,將增加的人工成本平均降低60%左右,穩崗政策效應充分顯現。
求增量:聚力擴大就業空間
在穩定現有崗位的同時,山東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加快經濟高品質發展,通過穩增長穩定擴大就業。
受此次疫情影響,山東著力釋放“宅經濟”新潛能,集中培育線上零售、線上教育、網路培訓、居家辦公、遠端服務、虛擬會務等功能性服務平臺企業。
企業用電數據顯示,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復工電力指數居各行業之首,成為就業新增量。
山東還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通過項目用工需求催生就業崗位。山東謀劃確定274個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近9000億元,今年投資超過1000億元;裕龍島煉化一體項目全面進入建設實施階段。山東重工百萬輛整機整車綠色智造產業園、濰柴新百萬台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項目,以及總投資28.6億美元的16個外資項目相繼開工開業,為擴大就業提供重要支撐。
山東還把扶持創業作為穩就業支撐,規定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在創業地享受與當地勞動者同等創業扶持政策,將返鄉創業項目確需的新增建設用地納入鄉村振興用地指標優先支援。鼓勵支援勞務輸出地在省外和省內重點市設立返鄉創業服務站,根據服務效果給予獎補。
山東菏澤是勞務輸出大市,全市1019萬人中有140多萬人在外就業創業。該市大力實施“歸雁興菏”行動,在北京、上海、天津、濟南等大中城市建立市級返鄉創業服務站36家、縣級返鄉創業服務站196家,每個服務站最高給予3萬元獎補,累計吸引19.03萬人返鄉創業就業,領辦創辦實體7.09萬家,帶動就業45萬人。
抓重點:穩住就業基本盤
解決好農民工、高校畢業生以及生活困難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山東堅持因人施策、分類幫扶,著力穩住就業基本盤。
為支援農民工返崗復工,山東大力開展務工暢通行活動,建立全省統一的農民工點對點用工對接服務平臺,及時發佈企業復工和農民工返崗資訊,協調指導勞務輸入地與輸出地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對於成規模、成批次外出的農民工群體,山東開展“點對點”專車(專列、專廂、專機)運輸服務,累計開行務工人員包車近9600次(趟),接送務工人員18萬餘人次。
為幫助高校畢業生儘早就業,山東搭建“就選山東”高校畢業生求職招聘雲平臺,73所高校線上舉辦招聘會,參會企業2.14萬家,發佈崗位資訊34.75萬個,訪問人次達12.23萬。出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8項便利措施,增加公務員招錄數量,擴大“三支一扶”計劃、青年見習計劃規模,等等。截至目前,全省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於上年同期1.3個百分點。
為保障和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山東還將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至最低工資標準的90%,將生活困難下崗失業人員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政策延長一年。同時完善了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制度,延長公益性崗位政策享受期限,對“零就業”家庭成員、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開展即時就業援助。截至目前,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2.31萬人,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6萬人,為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提供社保補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管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