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駐俄大使:美國政客對中國搞污名化無助於抗疫國際合作

2020-04-14 10:29: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駐俄大使:美國政客對中國搞污名化無助於抗疫國際合作

  中新社莫斯科4月13日電 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13日在《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發表署名文章說,美國政客把新冠病毒和中國相聯,對中國搞污名化不僅無助於美國自身抗疫,也無助於抗疫國際合作。

  張漢暉說,全世界傳染病防控領域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對病毒進行溯源,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美國政客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堅持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簽化、對華污名化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單邊主義和冷戰思維作祟。美國千方百計要遏制中國發展,某些政客鼓吹並推動“脫鉤”等手段加緊所謂“大國博弈”,以恐嚇方式妄圖動員西方其他國家不要與中國合作,從而確保美國自身的所謂“領導地位”。二是傲慢情緒和雙重標準根深蒂固。美國疫情當前還不忘開展所謂的“模式”之爭,詆毀和貶低中國,《紐約時報》將中國封城說“侵犯自由和人權”,而義大利封城,就是“英雄和犧牲的精神”。雙重標準和價值觀上的“優越感”只能再度映襯出美國當前的國家困頓與國際孤立。三是試圖推卸責任和轉移國內不滿情緒。美國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金融市場數次熔斷,只能將民眾對政客不滿以及對醫療衛生議題的關注偷梁換柱為對中國“威脅”的擔憂。

  張漢暉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多次表示,中國政府為抗擊疫情採取了卓有成效的舉措,不僅控制了國內疫情,也為保護世界人民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向遭受疫情的國家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範。中國的行動是對個別國家挑釁和污名化的響亮回答。

  張漢暉強調,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雙重標準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可怕、危害更大。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的今天,冷戰色彩的對抗性思維早已被新時代所拋棄。在疫情面前,休戚與共、守望相助才是唯一正確選擇。(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