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攬炒”,香港才有出路
一邊是疫情數據屢屢刷新紀錄,一邊是“攬炒派”頻頻犯“聚”搞事,此刻的香港,新冠病毒與“政治病毒”齊發,疫情危機與黑色暴力並存。關心香港的人,都面對一個沉重的問題:香港向何處去?
自從“攬炒”這朵“惡之花”在香港的土地上肆虐,香港的現在與未來,都讓人無比懸心。病毒來勢洶洶,不是齊心抗疫,而是亂搞非法聚集;開門做生意,不是迎八方來客,而是以顏色區分,立場不同就動輒被“裝修”;競逐立法會席位,不是為了民生福祉,而是叫囂癱瘓政府……咄咄怪事,在香港輪番上演;藏毒納垢,讓香港五癆七傷。“攬炒派”目標鎖定立法會,抱著“你不順我意,我也絕不讓你做事情”的心態,決意“玉石俱焚”。
而今天的香港,如何儘快控制疫情、為市民健康負責?怎麼撐企業、保就業,解決失業率高企問題?如何改善住房、醫療、安老等民生難題,解決深層次矛盾?怎麼重啟經濟、扭轉經濟頹勢,重新出發?這些才是所有競逐立法會議席者最需回應的現實議題,才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於香港的政治力量來說,無論處於政治光譜的什麼位置,接受基本法厘定的政治秩序,放棄虛妄的政治狂想,立足於香港本地的經濟建設、民生改善,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在“攬炒”力量反中亂港、讓人對香港的未來憂心忡忡之時,也有眾多建設力量走上臺前,呼籲“拼經濟、拼民生”,號召“促法治、保繁榮”,立志“為民生、幹實事”。他們呼籲變革、法治、安寧與發展,拒絕將民生問題政治化。香港要有出路,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建設力量,帶領香港深入變革、專注建設、走出困局。
自去年的區議會選舉以來,相信很多香港市民看清了“攬炒派”的真面目。他們當選後,專搞政治,不問民生。最近,慈雲山成為疫情重災區,居民盼區域內商場和街市全面消毒,但“攬炒派”區議員卻全部“潛水”,最後在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的奔走下消殺才得以實現。政治喧囂的背後,到底是誰在為香港努力付出、建設明天,又是誰在罔顧民生、肆意禍害?
“攬炒派”們為了一己私利,煽動暴力,裹挾民意,造成社會撕裂與混亂。如今傷痕纍纍的香港,正是“攬炒派”們的“傑作”。立法會選舉在即,飽經黑暴、“攬炒”折磨的香港市民需要認真思考,是選擇真心服務市民、珍愛香港的建設力量,還是選擇私利超越一切、獻祭香港的“攬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