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鄉村注入新動能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今年以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落地,牢牢穩住了農業基本盤。
“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說,當前,要進一步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三農”補短板等重點領域,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規舉措,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米袋子”“菜籃子”供應充足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病蟲害偏重發生等風險挑戰,我國千方百計抓好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及“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
上半年,全國夏糧克服了局部乾旱、暖冬旺長、“倒春寒”、小麥病蟲害等不利影響,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增產24.2億斤,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目前,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增產趨勢明顯。
力促早稻增產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今年早稻生產呈現三大亮點。”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一是早稻面積比上年增加470多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勢頭;二是南方洪澇災害沒有逆轉總體增產趨勢;三是優質早稻面積達到46.2%,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展望秋糧,今年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在田作物長勢良好,全年糧食豐收有較好基礎。
總的看來,“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充裕,市場價格總體穩定。據農業農村部監測,上半年稻穀、小麥和玉米三種糧食集貿市場月均價每百斤121.24元,同比持平。全國冬春蔬菜總產量1.7億噸,同比增長2%,30類主要蔬菜品種平均地頭價同比下降8.4%。水果價格先漲後跌,6種水果批發市場均價同比下降13.4%。
“近期,洪澇災害對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影響是局部的、階段性的。”潘文博介紹,各地通過加強機具調配,確保早稻顆粒歸倉、晚稻適時栽插;同時搶排田間積水,及時改種短生育期作物,促進災後生產儘快恢復,減輕災害損失。
產業加快復蘇,就業創業渠道有效拓寬
4月以來,全國涉農企業全面實現復工,目前產能已基本恢復到常年水準。上半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6.2萬億元。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近幾個月鄉村休閒旅遊業逐步復蘇,復工復市率穩步提升,接待遊客量穩步增多,營業收入穩步增加。6月,規模以上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復市率已經超過九成,接待遊客量比上月增長一成,已恢復至去年同期60%。
今年年初,許多返鄉農民工因疫情滯留鄉村。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分析,要通過扶持企業生產經營和產業發展,完善農民工外出務工環境;同時,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富民鄉村產業,增加農民在農業內部就業的規模容量。
“鄉村產業加快復蘇,不僅有效保障了市場供給,還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曾衍德說,隨著一大批涉農企業復工復產,通過到崗就業、共用就業等形式,為鄉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其中超過70%為農民工。截至7月底,全國新增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1300多萬人。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介紹,今年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中,各地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支援返鄉留鄉農民工、退伍軍人等參加技能培訓,補齊農業領域知識技能短板,為他們就地就近就業創造更好條件。
人地錢要素持續匯入,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
上半年,27個省份發行用於農業農村的地方政府專項債865億元,累計向金融機構推薦農業中小微企業10萬家,貸款餘額達1407億元。
“農業農村投資逐步回升,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補齊短板。”魏百剛說,當前,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關鍵是抓住國家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的難得機遇,努力增加用於農業農村規模。
多元投資拉動下,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等一大批鄉村重大項目落地實施。上半年,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達8296億元,同比增長3.8%,增速分別比第二、第三產業投資高出12.1個和4.8個百分點。高標準農田建成規模佔年度任務量的54%,重點地區新改戶廁300多萬戶。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上半年,四川、山東等省份已分批組織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全國已有超41萬個村完成改革,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6億多人。
“鄉村振興,既要真金白銀地投,也要實打實地幹。”魏百剛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通過深化農村改革,喚醒沉睡的資源,撬動鄉村發展活力。同時,不斷優化鄉村創業環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鄉土情懷、創業激情和奉獻精神的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為廣袤鄉村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