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多年前,習近平為何寫下這首飽含深情的詩?
天天學習10月20日,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與會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向受到命名錶彰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
“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早在地方工作時,習近平就十分重視和支援雙擁工作,還被廣大官兵親切地稱為“擁軍書記”。
“我和軍隊有著不解之緣,對軍隊懷有深厚感情。從小我就較多接受了我軍歷史的教育,親眼目睹了我軍很多老一輩領導人的風采,從少年時代就形成了對軍隊的真摯感情。後來,我在軍隊工作幾年,到地方任職後也時時關注著軍隊建設,經常同軍隊的同志打交道,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情況還算比較了解。”2013年7月8日,在中央軍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主席深情回顧了他與軍隊的不解之緣。
習近平出身於革命家庭。父親習仲勳是我黨傑出的老一輩革命家、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因此,習近平從小就崇拜岳飛、戚繼光、馮子材等征戰沙場的民族英雄,心中對軍隊充滿感情。
1979年春,26歲的習近平接到國務院辦公廳的任命,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耿飚當秘書。就在他報到前後,耿飚調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習近平也隨之轉入中央軍委工作。他被定為副連級,每月工資52元,這就是習近平軍旅生涯的起點。
1982年,在中央軍委精簡機關人員的大背景下,習近平離開了中央軍委,成為一名軍轉幹部。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主政期間,習近平都兼任部隊職務,延續著和軍隊的緣分。
1991年1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雙擁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賦詩《軍民情·七律》相賀:“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一首詩,傳遞出真摯的雙擁情懷。
“部隊的事,是國之大事,也是不尋常的特事。既然部隊的事是特事,那就要特事特辦。”在習近平看來,鞏固國防、支援軍隊建設,是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理應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1991年5月17日,73121部隊剛從連江搬遷至福州市區,百業待興。當晚,習近平率領福州市五套班子,12個局30多人冒雨到部隊營區現場辦公。“在帳篷內,習近平同志與相關領導當場研究,拍板解決300多個家屬子女戶口進福州的問題。”73121部隊原政委馬躍徵說,“半年之內,隨軍家屬子女全部在福州落戶,隨軍子女也陸續通過轉學或者寄讀的方式到福州市的優質中小學就讀,幹部戰士們的後顧之憂解決了,大家就更安心服役了。”
1992年初,海軍福建基地從寧德遷至省城。當年的4月10日,習近平帶著福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新營區現場辦公。還沒落座,習近平便對幾位部隊領導說:“你們要搬遷到這裡,困難肯定不少。”“你們別客氣,有多少難處,竹筒子倒豆子,全給倒出來。然後我們再逐個幫你們揀起來,一粒不能少。”
於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一一擺到桌上:420名隨軍家屬子女需要落戶福州並解決就業入學,營區有24家大小工廠和108戶住戶需要騰讓,還有水電增容、城建、徵地、通信等所有棘手問題需要解決,涉及到3個區16個部門30多個單位。
難題怎麼解?半天時間,福州市相關部門領走了各自任務,習近平還不放心,指派專人牽頭,檢查落實。此後,各部門迅速抓落實,逐一破解難題,在最短時間完成了任務。時任海軍福建基地司令員何林忠感嘆:“你們為我們辦事真像打仗那麼迅速。”
1996年,習近平有了一個新職務——福建省高炮預備役師第一政委。在參加部隊活動時,他都會穿上軍裝,戴上大校軍銜,在他看來,穿上軍裝不僅感到光榮,更感到身上的責任。
2002年,習近平調任浙江,同樣心繫部隊官兵。多年後,已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接見駐浙江部隊領導幹部時說:“我在浙江工作多年,擔任過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和國防動員委員會主任,經常到部隊看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駐浙部隊情況是熟悉的。”
關愛現役官兵的同時,習近平也把退役軍人的事情放在心上。2018年,在習近平主席親自部署下,退役軍人事務部掛牌成立,旨在解決軍人退出現役的後路問題,“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要“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
2019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全體代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推動下,各級不斷完善雙擁工作體系,組織領導明顯加強,傾情解決部隊官兵後路、後院、後代“三後”問題。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63.4萬餘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成為雙擁工作重要陣地。
軍人身許國,全民尊其家。新時代的雙擁工作,回望過去,凝結著我黨我軍的初心使命;展望未來,激勵著全國軍民同心共築中國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