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如何助力“十四五”開好局?專家權威解答來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財政政策今年將如何助力高品質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來看記者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的權威訪談。
白景明,長期從事宏觀經濟、財政政策領域的研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他看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政策操作的關鍵就是要更加精準有效。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委員 副院長 白景明:財政收入的增長是有限的。精準有效,在一個比較低的成本下,這些資金能夠解決我們常說的“短板”,或者說迫切需要解決的堵點、痛點、難點。緩解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矛盾,走高品質發展的道路。
2020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達到8.39萬億元,佔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在白景明看來,2021年要促進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中央不僅要在資金上繼續向基層傾斜,還要在資金使用機制上不斷創新。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委員 副院長 白景明:落實好“六穩”“六保”,就是要解決基層財政困難問題。轉移支付規模放大的時候,我們要保證這些錢確實落到了基層。2020年搞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時間上快、落點準。2021年,這項改革,確實有必要擴大,也有條件擴大。這樣財政政策會更精準。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過去五年,我國實施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有力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今年我國還要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白景明認為,這將有助於市場主體優化資源配置,助力高品質發展。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委員 副院長 白景明:2021年,對中國來講,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通過減稅降費,讓利於居民,讓利於市場主體。讓他們拿錢做出有利於優化市場配置資源的、有利於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投資和消費支出選擇。
(編輯 溫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