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甜 共產黨親
自1958年成立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寧夏回族自治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發生的變化令人欣喜,人民的幸福感前所未有。古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而今“黃河水甜,共產黨親”成為寧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
中國共產黨何以得到各族人民擁戴?這來自於我們黨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寧夏地處西北,雖有富饒的寧夏平原,但周圍是沙漠和山區,生態脆弱,整體條件差。1949年之前,寧夏各族人民生活十分貧困,特別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南部山區發展十分落後。共產黨人接續奮鬥,徹底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充分體現了對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高度重視。
為了改變民族地區落後面貌,黨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傾斜和幫扶措施,甚至不惜舉全國之力支援寧夏發展。1958年自治區成立時,黨中央就動員組織大量勞動力和人才支援寧夏開發建設。1996年,黨中央建立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福建對寧夏進行了持續不斷、不遺餘力的結對幫扶。2000年,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新的飛躍。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黨中央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動員全社會助力脫貧攻堅,範圍之廣、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寧夏得以如期順利脫貧,實現全面小康。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寧夏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各民族團結和諧,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各族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發展史,就是黨中央和全國人民對寧夏的“關懷史”,也是寧夏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史。正是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寧夏各項事業才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夏已揚帆啟航,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奮力邁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