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非常關心的這堂課,該怎麼上?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思政課這個課題,強調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
辦好思政課,是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的一件事。
兩年前的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由黨的總書記親自圍繞思政課這一主題主持召開座談會,在黨的歷史是第一次,在新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就辦好思政課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部署。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使現實生活成為思政課的豐富源泉,這樣的“大思政課”才會更加鮮活,直抵人心。
2019年3月18日,在與一線優秀教師代表和教育工作者暢談交流時,習近平深情回憶他初中一年級時上政治課的情景:“我的政治課老師在講述焦裕祿的事跡時數度哽咽,一度講不下去了,捂著眼睛抽泣,特別是講到焦裕祿肝癌最嚴重時把藤椅給頂破了,我聽了很受震撼。” “這節課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記,對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總書記深刻指出思政課教師要有家國情懷、仁愛情懷,“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
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
“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總書記的話語,道出了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深刻影響。要看到,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講好“大思政課”的根本信心所在。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
湖南郴州市汝城縣沙洲村,以“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而聞名。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沙洲村。走進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課堂,看到四年級的同學們正在上思政課,習近平表示,希望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湖南之行的第二天,習近平來到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考察,他強調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緊密聯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深刻領悟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瞭方向。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採取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協作學習法……近年來,全國很多地方的思政課創新教學方式,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打好守正和創新的組合拳,思政課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正本清源,守正創新。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我們創新上好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