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乘風破浪,向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堅實邁進

2021-03-21 12:53:00
來源:中國網 丨
字號

  祝志男 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確立了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戰略目標,為我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擘畫了藍圖、指明瞭方向。

  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馬克思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並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進入21世紀,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如何在波譎雲詭的國際競爭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社會主義國家在新階段應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是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這一系列科技創新重大戰略的提出,正是基於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發展動力演變規律的準確把握,並且豐富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寶庫。

  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提出,是我國“十四五”期間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飛速發展的核心要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雙重影響下,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

  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于危機中育先機、在變局中開新局,都離不開科技創新在各行各業的有利支撐和全方位發展。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必須下好創新“先手棋”,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決勝未來,改革關乎國運”。

  建設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提出,是增進民族自信,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由之路。新時代以來,我國取得了天宮、蛟龍、天眼、悟空等一批標誌性科技成果,對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具有引領性、根本性的帶動作用。但受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事件的影響,“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早在革命年代,自力更生就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使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取得“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當前,自力更生更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正因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如何實現關鍵領域和科技前沿從跟跑、並跑到領跑,更是需要細緻謀劃、久久為功、上下同心、眾志成城。習近平總書記從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政策、全球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是我們走強國道路、增強國信心、聚強國力量的思想引領和行動遵循。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主導權、決定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責任編輯:王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