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鄉村振興局談脫貧縣五年過渡期:將出臺30余項配套政策
國新辦4月6日發表《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中央農辦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王正譜,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夏更生出席,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中國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防止農村人口再次返貧?
中央農辦副主任、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王正譜: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以後,我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防止返貧。現在的脫貧戶和一些邊緣戶有返貧的風險,我們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考慮,我想從五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建立了長效機制。這個長效機制就是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主要是監測收入狀況、“三保障”狀況、飲水安全狀況,這也是我們在脫貧攻堅主要解決的問題。監測有一個原則,就是“三早”: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在國家層面,將對各地工作進行定期調度,研究分析、通報情況,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監測幫扶機制,立足國情和農情,分層分類做好救助工作,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第二,保持政策的連續和穩定。中央決定對脫貧縣設立五年的過渡期,在這五年當中,主要幫扶政策保持穩定並不斷完善,也就是要“扶開工、送一程”。對現有的幫扶政策,目前正在進行梳理,調整、優化和完善,逐步由集中資源支援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共確定了30多項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
第三,強化幫扶。繼續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有針對性做好產業幫扶、就業幫扶,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在產業幫扶方面,主要是補齊技術、設備、資金、行銷等方面短板,提檔升級。在就業幫扶上,在穩定去年就業規模基礎上,爭取給脫貧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再就是要抓好重點幫扶縣工作,中央決定在西部地區設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他們順利走上鄉村全面振興的道路。各省也要選擇一些重點縣來集中幫扶。這個幫扶應該說是分層分類,都有具體的幫扶措施。
第四,匯聚各方力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積累了非常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匯聚社會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堅。這些政策、措施還要繼續執行。比如東西部扶貧,比如“萬企興萬村”,比如定點幫扶,也包括軍隊幫扶,還有就是繼續向重點村選派第一書記和幫扶隊伍,使這些政策繼續延續下去。
第五,繼續壓實工作責任。在過渡期內,繼續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將適時組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後評估工作,重點評估鞏固品質和拓展成效,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責任。總的要求是,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王正譜:這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易地扶貧搬遷的量比較大,一些易地扶貧安置點規模比較大,對這部分人群,我們還有一些特殊政策和措施。
國家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洪天雲:“十三五”期間,國家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區,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方式搬遷了960多萬人口,實現了全面脫貧。這個搬遷數量之大,可能在全世界絕無僅有,相當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口規模。現在重點任務就是要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確保群眾在“搬得出”的情況下穩得住、有就業,還要逐步致富。這項工作主要做幾方面的事:
一是促進搬遷群眾更充分更穩定就業。堅持扶志扶智和扶技扶業相結合,深入開展就業的專項幫扶。同時,幫助搬遷群眾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技能,切實組織好外出務工,不斷擴大就地就近就業渠道,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都有人能夠實現就業。
二是推動後續產業可持續。針對一些安置點產業發展與勞動力結構不適應、不協調的情況,指導各地將後續產業可持續發展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全局來謀劃,立足當地的比較優勢,真正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人,集中安置點800人以上的有3.5萬個,上萬人以上的大社區有60多個。這些點必須配套“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有的配套還沒有完全完備的,必須跟上去,加快完善一體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新老居民共用公共服務。
四是構建開放融合的安置社區。完善社區治理,重視人文關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促進搬遷群眾與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提高搬遷群眾對新社區、新居住點有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促進安置點鄰里和睦、人心相通、開放融合。
(根據網路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