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國綜合運用教育、文化、科技等手段,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和貧困地區發展能力,取得良好成效。這些有益探索,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也具有重要價值。
教育是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大力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提升貧困地區教育品質和均等化程度。在基礎教育方面,各地學生資助體系不斷完善,貧困生建檔立卡流程逐步簡化,相關財政投入資金不斷增加,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為鄉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有效促進了教育資源平衡。在職業教育方面,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突出“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將知識學習與勞動實踐結合起來,為農村學生拓展就業渠道,同時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這說明,教育手段能夠普及致富本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基礎性作用。
文化是激勵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脫貧致富、改變命運的重要精神力量。無論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人民群眾都是主體。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不斷增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在這方面,文化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改造提升全面展開。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扶貧項目。一項貧困地區圖書館發展研究表明,貧困地區的圖書館建設不僅促進農村居民更新文化觀念、鼓舞脫貧致富幹勁,而且為鄉村建設和村民自治注入了活力、促進了鄉風文明。這說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用文化塑造人、鼓舞人、激勵人。
科技創新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要求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大數據技術被日益廣泛地運用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一項以貴州、甘肅為案例的研究發現,大數據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有效減少資訊不對稱等問題,達到數據採集自動化、行業數據融合共用、市場風險預警等效果,進而提升精準扶貧工作的績效。網際網路帶動了電商扶貧等新模式的發展,為脫貧致富注入新活力。比如,直播帶貨等方式被引入農副產品銷售後,更多農民能夠通過智慧手機參與銷售環節,也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實時參與“助農”行動。這說明,科學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直接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援,而且能提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精準性,增強脫貧地區發展的生機活力,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生活、更多福祉。
(作者為北京語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