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於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後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風物長宜放眼量。考試分數固然能夠體現學生在某一階段的課業學習成果,但贏在分數的起跑線上,並不等於贏得人生的未來。人的成長並不是一場短跑競賽,而是一場持久的長跑。關注一生的成長目標,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在眾聲喧嘩中保持理性、從容。
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有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的信仰,方能避免“失去靈魂的卓越”。青少年應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情趣,要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對於學校和家庭來說,應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高尚品格、堅定理想信念。
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求知、創新、大膽探索實踐,是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後也將終身受用的本領。日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個別學生讀書的唯一目標就是考試時拿到好的分數,這是目光短淺的表現。要想成為一名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不僅考試要考得好,還要對學問有興趣。正如丘先生自己,一輩子都對學問有興趣,所以不怕困難,就算是有困難也能夠克服。
實現一生的成長目標,還需要健康的身心作為基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3月發佈的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24.6%。重視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為廣大青少年提供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積極應對挑戰的能力與支援,淡化對於考試與分數的片面追求,不僅是老師和家長的必修課,也是整個社會的必修課。
誠然,如很多家長所言,“唯分數論”不是無源之水。過於注重分數的背後,有一些地方片面的教育政績觀、品質觀的影響,有部分單位“唯名校”“唯學歷”用人觀的助推,也有愈發激烈的人才競爭在教育領域的折射。
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位來自教學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的話引發關注:學生如果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學生如果只有分數,恐怕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這段話被廣泛討論的背後,是人民群眾對更健康的成才觀、評價觀的期待,對於更豐富、更高品質教育的期待。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發展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養。從“指揮棒”入手,從評價改革入手,才能讓更多家長從關注孩子的“一時之得”到關注孩子的一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