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震來了怎麼辦?知道這些關鍵時刻能救命!

2021-05-13 11:55: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8月9日淩晨5時,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

  這次7.0級地震造成了一定人員傷亡和建築物破壞,專業上將這種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那麼地震的破壞程度與哪些因素相關?我們平時如何做好抗震設防,減輕震時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地震的破壞程度通常用烈度來表示,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對地表地貌和建築物的破壞程度,是震後地震專家通過儀器記錄和現場調查確定出來,為抗震救災和災區恢復重建提供的最重要參考依據。

  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XII(十二)度,最高XII(十二)度表現為“山川易景,地面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通常VIII(八)度區就會造成較大破壞,2008年汶川8.0級地震最大烈度為XI(十一)度。

  地震烈度首先與地震強度有關。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強。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2倍。

  地震烈度還與地震遠近、震源深度密切相關。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不同震中距上地震的烈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距離震中越遠的地方破壞程度越小,破壞程度隨著震中距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同樣震級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淺,破壞性越強。我國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強震,大多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內的淺源型地震。

  地震破壞程度也與地震發生的時間密切相關。破壞性地震發生在夜間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程度,平均比白天嚴重3到5倍,這和垮塌建築內的人員密度成正比。

  影響地震破壞程度的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地理環境、建築物的特點和抗震能力、人口密度等。兩個地震震級相當,釋放能量基本相同,但可能由於各種因素影響,造成的破壞卻是差別巨大。專家指出,一般來說,地理條件越優越(如雲南景谷地震地勢就比較平坦)、房屋建築品質越好、抗震設防等級越高,地震造成的破壞就會越輕。因此,建造房屋時盡可能避開活動斷層區域,努力提高房屋建築品質和抗震設防能力,對減輕和避免地震災害極為重要。

  地震被埋如何緊急自救和互救

  對於這種自然災害突然襲來,我們要有對策來保護自己。所以,以下這些地震自救和互救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