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深挖美麗村莊“紅色富礦”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文章強調,要把這些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在建黨100週年之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逢其時。在黨史學習中,各級黨組織不僅要注重方式方法創新,運用好寶貴的紅色資源、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更要釋放紅色文化優勢,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讓黨史學習教育“實起來”。
紅色資源孕育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浸潤紅色鄉村。在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民主根據地;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每一寸鮮血浸染的紅色熱土,記錄了感人至深的紅色往事,承載著內涵豐富的紅色底蘊,是黨史學習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也是黨員幹部群眾“補鈣壯骨、強筋健絡”的最好“營養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重要一環,把黨史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必須要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要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特質,追溯紅色資源背後的感人事跡,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進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調動廣大農民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活動,加大對英雄模範宣傳報道力度,為群眾立起標桿、樹好榜樣,放大見賢思齊的效應,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要探索開啟“黨史+融媒”學習模式,通過VR技術再現昔日歲月,打造線上紅色展館等,讓群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熏陶與洗禮,繼承光榮傳統、發揚革命精神,增添自立自強走上致富路的信心勇氣。
堅持文化賦能,點燃興旅遊、強產業的“強引擎”。“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特優水果種植,成功實現整村脫貧。圍繞以文興業、以文惠民、以文鑄村,整合區域生態、民宿等要素,突出教育引導功能,創新“紅色體驗遊套餐”,推出特色紅色旅遊品牌,營造沉浸式氛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樣板。精準對接市場消費需求,有效將紅色資源融入傳統工藝、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中,與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相結合,拓展延伸紅色產業鏈條,催生鄉村更多新產業新業態,切實把文化優勢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精心打造紅色文化品牌,繁榮發展鄉村文化, 助推革命精神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作者:劉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