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趙曙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1-06-08 11:1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世界科技強國必須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國要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準創新人才。”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無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還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都要求我們從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角度,審視人才尤其是國際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新模式、新路徑。

  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才隊伍,但人才國際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同時,由於全球範圍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遠快於人才培養的速度,人才短缺問題不斷加劇。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重要階段,知識密集型的高科技產業與智慧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使得創新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更加凸顯。以人工智慧產業為例,國內人才嚴重不足,據估算未來幾年人才缺口將超過500萬。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夯實產業轉型發展的人才基礎已迫在眉睫。這就要求我們拓展思路,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完善引進、培養、使用、留住國際化人才的體制機制,真正做到在全球範圍挖掘、使用、配置人才資源,努力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具備國際化的引進和培養人才理念。舉例來說,要重視人才文化融通、知識貫通、視野達通。文化融通是指以跨文化、多文化管理和溝通為手段,深化國際交流和合作,引進和培養更多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知識貫通是指通過打破專業、學科壁壘,強化專業知識、社會知識的有機融合,引進和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視野達通是指以綜合性、應用型、開放式為目標,引進和培養具有全球思維、戰略眼光的人才。

  人才建設要堅持“走出去、引得進、留得住”的思路。對於國際化人才,不但要引得進,還得留得住,這就需要營造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包括政策配套佳、服務效能高、人居條件好等。具體來看,一是完善政策。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國際化人才政策,加快轉變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完善國際化人才發現、評價和激勵機制。二是搭建平臺。探索人才柔性雙向流動,打造國際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圈,為國際化人才創業、創新、創優搭建平臺。三是優化服務。推進國際化人才與國際化城市的互動融合,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配套服務。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注重將國際化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要做好動態調控,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立足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建立起地方人才動態調控機制,穩步提升國際化人才集聚的品質和效益。用好政策紅利,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等政策紅利的溢出效應,強化區域產業鏈協作、人才支撐、要素流動的協同合作,為將國際化人才資源轉化為創新優勢賦能。加強本土人才開發,借助國際化人才引進的東風,統籌協調各類人才開發工作,全面提高本土人才隊伍素質,增強創新後勁,鼓足發展幹勁。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08日 13 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