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鏡觀·領航|中華民族一家親

2021-06-10 14:4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6月7日至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青海考察。

  ↑6月8日下午,習近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同藏族牧民索南才讓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聊家常。

  ↑6月8日下午,習近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考察時,同村民們親切交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多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2021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

  ↑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走向會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佔代表總數的14%以上,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要在各族幹部群眾中深入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要從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旗幟鮮明反對各種錯誤思想觀點。

  ↑2021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團結攜手,共同邁進全面小康,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2020年6月8日,習近平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廣場,同居民們親切交流。

  社區是各族群眾共同的家,民族團結一家親。要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把社區打造成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社區環境。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同孩子們親切交談。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用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2021年4月27日,習近平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博物館外,同參加三月三“歌圩節”民族文化活動的各族群眾親切交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2020年1月19日,習近平在雲南騰衝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發順家察看,了解居住環境。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節列俄阿木家中同村民代表、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圍坐火塘邊,共謀精準脫貧之策。

  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各族文化交相輝映,

  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要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在貴州畢節市黔西縣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扶貧車間,了解發展特色苗繡產業、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等情況。

  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在內蒙古赤峰博物館同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切交談。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

  各族兒女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正走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路上,

  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監製:孫承斌

  策劃:劉潔 鄭衛 蘭紅光 賴向東 王建華

  統籌:魚瀾

  製作:徐亮

  攝影:鞠鵬 李學仁 謝環馳 燕雁 李鑫 薛玉斌

  編輯:李鵬 章磊 魯鵬 李夢嬌 陳君清

  新華社攝影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