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西藏工業:在改善民生中實現綠色發展

2021-06-11 10:3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拉薩6月10日電(記者金一清、董琳娜)近年來,西藏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為了改善民生適度發展工業,滿足高原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自治區工業總產值達331.15億元,較1956年增長4023.3倍,年均增長13.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的新西藏,百姓增收致富更多依靠生態經濟、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發展。

  2017年,位於羌塘草原腹地的那曲市色尼區冉冉升起了一顆新星:西藏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配備了專業冷庫和冷鏈物流,建成了全自動化滅菌乳和發酵乳生產線,收購周邊牧民牛奶作為原料,如今已組建起有100個奶源基地、3200余戶牧民參與的全產業鏈,帶動了16256人就業,收購牛奶及肥料兌現資金2044.96萬元,幫助一部分原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成功實現脫貧。

  邊巴原本是那曲當地牧民,2017年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殖奶牛。一年後,他的兒子也通過招聘進入該公司,目前負責牛奶的加工。邊巴說:“以前放牧不太注重草場的保護,如今有了嘎爾德這樣綠色、科學的企業,我們這裡的生態更加和諧了。我們父子倆都在公司工作,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現在我考了駕照,買了小轎車。”

  今年79歲的頓珠旺傑,曾經是西藏舊社會的農奴。作為山南市貢嘎縣崗堆鎮多丁村的老黨支部書記,他見證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站在以鋼筋水泥建起的二層藏式小樓前,頓珠旺傑說:“西藏和平解放前,我住的是牛棚,遮風擋雨都成問題,如今住進了鋼筋水泥的大房子,周圍都是以前熟悉的大山和草地,生態環境很好,我感到很幸福。”

  在封建農奴制度下的舊西藏,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廟上層僧侶)佔據了社會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沒有任何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工業企業,僅有一些傳統家庭作坊式的民族手工業,無法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西藏和平解放後,國家為了改善民生,就地取材,在“世界屋脊”建立了一批工業企業,實現了西藏現代工業“零”的突破。

  1960年建立的拉薩水泥廠,結束了西藏沒有水泥廠的歷史,保證了西藏本地建設水泥的供應,為新西藏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條條標準化建設的公路,一座座大橋,一道道水電站大壩,都有拉薩水泥廠從中發揮作用。

  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高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西藏的水泥行業也走向更加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工藝技術老舊的拉薩水泥廠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西藏自治區政府基於環保再利用考慮,決定在原來的工廠舊址上修建西藏美術館。

  近年來,西藏奮力建設生態文明高地,嚴禁鋼鐵、冶煉、化工、造紙等環境污染風險大的項目進入西藏,嚴格落實礦產資源開發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確保高原天藍氣清。(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