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再添一子” 盤點中國風雲衛星家族如何躋身世界隊伍

2021-07-05 10: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上海7月5日電 題:“再添一子” 盤點中國風雲衛星家族如何躋身世界隊伍

  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 馬帥莎

  “黎明星”風雲三號E星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風雲三號E星是繼風雲一號後中國第二代低軌氣象系列衛星——風雲三號系列的第5顆衛星,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製,為風雲衛星家族首顆晨昏軌道衛星,也是世界業務氣象衛星家族中首顆民用晨昏軌道衛星。

  何為低軌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是對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衛星,具有觀測範圍大、時效快、連續完整等特點。通過攜帶各類遙感儀器,氣象衛星可把雲圖等氣象資訊及時發給地面用戶。

  低軌氣象衛星通常指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軌道高度較低(地球上空800公里左右),圍繞地球南北兩極運作,運作週期約100分鐘。中國的風雲一號、風雲三號系列均為低軌氣象衛星,其優點是能夠實現全球覆蓋,用於觀測天氣變化的細節。中國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軌道高度36000公里,相對地球靜止不動,可以獲取中國所在區域的連續動態觀測數據。兩種衛星數據共同使用,可完成對全球天氣的近期和遠期預報。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低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經過50餘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風雲系列兩代四型共19顆氣象衛星。

  低軌氣象衛星“成長史”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已初步著手開展低軌氣象衛星的準備工作。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是中國最先研製和發射的對地遙感應用衛星,共計2個批次4顆。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中國第二代低軌氣象衛星,共分為3個批次。此次發射的E星是繼01、02批4顆衛星後03批的首顆衛星,也是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

  為滿足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對氣象衛星提出的新要求,風雲三號在遙感能力上實現了從單一遙感成像到地球環境綜合探測、從光學遙感到微波遙感、從二維成像到三維定量探測、從公里級解析度到百米級解析度、從國內接收到極地接收四大技術突破;遙感儀器數量一躍增加到11個,儀器性能指標部分超過歐美在軌業務衛星水準,標誌著中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進入到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加入全球觀測隊伍

  除了服務於數值天氣預報以外,低軌氣象衛星在森林大火、颱風、暴雨、沙塵暴、大霧、乾旱、洪澇、雪災等方面均有應用。比如,2020年7月,受持續強降水和上游來水共同影響,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迅速增大,利用風雲三號D星,中國清晰監測到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的近一個月水體變化情況。

  50多年來,中國低軌氣象衛星經歷了從試驗到業務、從單一儀器觀測到多載荷儀器綜合觀測、從定性獲取資料到定量獲取資料、從觀測到兼有通信、從單星到雙星系統、從單獨工作到組網運作等發展過程,在觀測技術、業務化和應用等領域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及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下一個十年,風雲衛星將進一步發展星地一體化智慧協同觀測技術,建立起支撐精細預報的“智慧觀測”業務系統,為保衛國家人民財產安全不斷貢獻力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