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軍人,打仗是第一要務”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我是一個軍人,打仗是第一要務”——記海軍潛艇某支隊教練艇長胡曉舟
夏日的清晨,陽光透過雲彩照耀到東部戰區海軍某潛艇支隊軍港,靜臥碼頭的“鋼鐵巨鯊”如同灑上了一層金黃色。教練艇長胡曉舟率領艇員向碼頭走來,登艇作業。為打造堅不可摧的“水下長城”,出海、下潛、備戰等已成為胡曉舟10多年來的日常生活。
瘦高個兒,微黑的臉龐,說起話來波瀾不驚,初見胡曉舟,實在無法將他與那騎鯨蹈海闖大洋的硬漢形象對上號。但又不得不服,作為新型常規潛艇全訓艇長,他帶領艇員隊完成數十項重大任務,成功處置數個重大險情,攻克多個作戰重難點問題,走出了一條“組建即一類、接艇即戰備、出海即迎戰”的戰鬥力生成新路子。
一次紅藍對抗中,潛艇艙室內的一個部件突發故障,海水立即灌進來,隨時可能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胡曉舟坐鎮指揮艙,一邊關注損害管制,一邊繼續指揮潛艇“戰鬥”,那一仗打得特別艱難。
事後,一名新兵不解:“既然是演習,為什麼還要‘帶傷’繼續對抗,緩一緩或者向上級彙報不行嗎?”胡曉舟的回答鏗鏘有力:“戰鬥打響,敵人並不會因為你的受傷摁下暫停鍵。”
單騎闖大洋,生死一念間。這些年,胡曉舟成功處置過多起重大險情。“你不怕死嗎?”面對這樣的發問,胡曉舟平靜地說道:“我是一個軍人,打仗是第一要務。”
“蹚新路、挑極限、創紀錄。”胡曉舟所在的潛艇支隊官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寫下了某型潛艇極限深潛、首次突破島鏈、某標誌海域首次戰備巡邏等輝煌歷史。
在這樣的部隊成長起來的胡曉舟,汲取“勇闖大洋、書寫一流”的精神力量,積極踐行“鐵心跟黨走、鐵血闖大洋、鐵膽鬥強敵、鐵拳震海疆”的“鐵鯊精神”。
那年,為全面推行新的管理制度,支隊決定試行“組建一類艇艇員隊直接管艇”的新模式。很快,還在船廠負責修艇的胡曉舟被“點將”,負責領導一個剛成立不久的一類艇艇員隊,並擔負戰備任務。
消息不脛而走,不少人為胡曉舟捏了把汗:艇員來自不同單位、不同艇型,相互之間“零磨合”即上陣,風險太大;隨時執行重大任務,不確定因素太多……
“作為一名軍人,當祖國召喚的時候,理應挺起胸膛站排頭。”胡曉舟態度堅定,就是要當這個“第一人”。
胡曉舟帶著艇員踏上一條大膽求索的道路,大家齊心協力找差距、補短板;抓訓練,提能力;打基礎、練極限;抓配合、促融合……經過不懈努力,他們交出了這樣一組數據:1個月不到接艇擔負戰備任務,2個月出海參加對抗訓練,5個月執行重大演習任務,1年內實射各型武器多枚。由此,一條戰鬥力生成新路子形成。
“肯鑽研、敢創新。”熟悉胡曉舟的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這樣評價他。
為什麼如此重視創新?胡曉舟有著獨到的理解:未來的戰爭肯定是有所突破也有所遵循,沒有套路可以照搬。
創新則生。這幾年,胡曉舟幹了不少打破常規的事情。
他瞄準組訓短板,主動把一些高難科目從岸港搬到海上,最大限度增強艇員處置實際突發情況的能力;緊盯裝備風險點,協調廠家院所為某裝置加裝感測器、報警器,大幅提高裝備可靠性;聚焦明日戰場,積極借助大數據分析,完成多個作戰難題研究。
“不怕想法多,就怕沒想法。”胡曉舟鼓勵艇員敢於突破、大膽創新——
副機電長許建佳設計的某動力系統測算模型,實現一重要數據計算自動化,為指揮員高效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
柴油機技師吳剛研發的“多功能電纜收放裝置”,使40人協同完成的工作變為一人獨立操作完成,並獲得國家專利;
電工技師賈永光發明的“油氣分離器”“新式注水槍頭”,提高艇員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可靠性。
多一項對接戰場的創新,就多一分打贏戰鬥的底氣。這幾年,胡曉舟和他的戰友們聚焦實戰、自主創新,取得了一批技術革新成果,持續為戰鬥力快速提升賦能。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0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