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種質資源庫 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打造“生命之舟”
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打造“生命之舟”
前不久,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採集隊在珠穆朗瑪峰6200米的高度成功採集到須彌扇葉芥、鼠麴雪兔子等植物種子,刷新了我國植物種子採集的最高海拔紀錄。據悉,本次採集到的種子將長期保存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和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依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保障我國戰略生物資源安全、切實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奠定了堅實基礎。正值《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在昆明舉辦,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主任李德銖。
記者:中國有不少用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然保護區,為什麼還要建立種質資源庫?
李德銖:只有保護的手段更多樣,保護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護區為主的就地保護是一個重要方面,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種不在保護區內。此外,如果自然保護區出現火災、凍災、蟲害等自然和人為災害的話,那麼種質資源庫就可以成為一個災備,有效保護其中的特有物種和遺傳多樣性。
生物種質資源的加速喪失促使世界各國建立各種類型的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建成後,相當比例的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種子已經入庫,種質資源庫成為它們名副其實的避難所。當一個物種有滅頂之災時,我們就可以啟用這些種質資源。
記者:一粒種子要符合什麼條件才有資格入庫?
李德銖:一粒種子要想入庫並不容易,必須遵循“3E”標準,即瀕危(Endangered)、特有(Endemic)、有經濟價值(Economic)。其中,“特有”不光指中國特有,更是狹域特有。遵循這一標準,國家一、二級珍稀瀕危植物,如喜馬拉雅紅豆杉、巧家五針松、雲南金錢槭、滇桐等都被優先保存。
光滿足“3E”標準還不夠,種子入庫前,還得經過70多道關口。從採集開始,種子的闖關之旅就開啟了。
為保證遺傳多樣性,同一種植物,研究人員要在不同的生長地點採集,一般每種植物採集保存10000粒種子,最少2500粒。
常溫下,普通種子最多保存一至兩年,為延長種子的壽命,就要利用低溫、乾燥等保存方式。因此,採回的種子要經過多道品質控製程序才能入庫。在種子清理室,科研人員把種子倒入分離機,飽滿的種子落下來,空癟的種子被吹到一邊。科研人員還會隨機抽取部分種子進行X光拍照,種子是飽滿還是空癟,一目了然。分揀留下的健康種子繼續被清理、質檢、計數等。計數後,種子會被再乾燥,在溫度15攝氏度、相對濕度15%的環境中放置一個月左右,再經過密閉容器分裝後,進入“冬眠”套房——零下20攝氏度的冷庫。在這裡,種子可存活幾十年甚至上千年。一般情況下,每個物種的種子被分為兩份,分別存放在備份庫和活動庫中,前者永久保存,後者做萌發試驗。
記者:種質資源庫保存了多少種質資源?未來目標是什麼?
李德銖:經過10多年的建設與運作,截至2020年年底,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保存野生植物種子10601種85046份,植物離體培養材料2093種24100份,DNA材料7324種65456份,微生物菌株2280種22800份,動物種質資源2203種60262份……它與英國“千年種子庫”、挪威“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等一起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設施。
對物種進行收集保存是一項基礎性科技工作,過程很辛苦,但能在這些物種消失之前就將它們保存起來,以便有可能進一步發掘利用,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而且也很有意義的事情。種質資源庫是植物種子的家和“生命之舟”,只要這裡安全無恙,就足以讓這些野生珍稀種質資源免遭滅絕的厄運。我們的目標是保存種質資源1.9萬種、19萬份,而且我們與世界上其他一些機構還會不定期交換備存種子,這對全球種質資源的安全十分必要。
(本報昆明10月12日電 本報記者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