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外媒:實現太空常駐 中國航太再獲里程碑成就
中國日報網10月18日電 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楊利偉。僅僅18年後的2021年,中國人就建起了空間站,實現了太空常駐。外媒認為,中國航太事業又取得了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正式邁入空間站長期有人駐留的時代。
10月15日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太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廣場舉行。翟志剛(右)、王亞平(中)和葉光富即將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中國在10月16日淩晨0時23分許成功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飛船按計劃于16日7時左右與中國在軌運作的空間站對接。
神州十三號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六個月,這是中國第八次送航太員到太空,也是第二次派航太員進入中國自己打造的空間站。此趟任務將歷時六個月,驗證航太員長期在軌駐留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受訪專家指出,神舟十三號的發射,顯示中國的神舟飛船已形成批量化生產,中國能常態化向空間站發射飛船。
另據美聯社報道,中國航太員在飛船成功對接後,開始了他們在中國第一個永久空間站為期六個月的任務。
新的飛行乘組由航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41歲的王亞平成為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太員,中國首次駐留時間最長的女航太員,還可能是中國首個出艙的女航太員。
“我們一定團結協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努力探索浩瀚宇宙,”王亞平在視頻中說。
軍樂團和支援者們為航太員送行時演奏了歌曲《歌唱祖國》,這凸顯中國在推進航太項目的過程中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近年來,中國的航太項目發展迅速。自2003年以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共經歷7次載人飛行任務,已有12人17人次造訪太空。2003年,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進入太空的國家。
中國還開展了月球和火星探測工作,包括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月球車,以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將月球岩石送回地球。
今年,中國還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上了火星,探索這顆紅色星球上存在生命的證據。
文章特別關注到,中國外交部再次承諾與其他國家在和平利用太空方面進行合作。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將人類送入太空是“人類的共同事業”,中方將繼續加大載人航太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與廣度,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外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美國布朗大學地質科學榮譽退休教授吉姆·海德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專訪時表示,神州十三號任務成功實施表明中國航太事業又取得了一個里程碑。
海德教授表示,不要武斷地認為這是中國要和他國進行太空競爭,“從長遠來看,不要把這看作是一場太空競賽,這一點非常重要"。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是按照長期的戰略規劃實施自己的太空探索事業。
文章說,美國法律規定美中太空項目之間的接觸需要國會批准。對此,海德教授表達了擔憂,“尤其是當我們有了沃爾夫修正案,這是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確實把我們的一隻手綁在了背後。”
海德說,因為太空探索是一個科學與技術的前沿領域,所以這些探索展示了,比如空間站——向所有人展示了中國有這種能力,而且確實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夥伴。
由於中國有能力邀請外國科學家加入,中國真的在太空領域扮演了領導角色。
海德教授強調,美國政府設定的錯誤界限對於成功的科學探索來說是個問題。因為從太空上看,只有一個地球。
(編輯:齊磊 劉世東)